足迹
转生成乙女游戏里的反派大小姐免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第1页)

抿着不自觉笑成w形的嘴唇坐回椅子上,瑟拉维雅快乐地摇晃着悬空在椅子上的双腿,接着剧情兴致勃勃继续往下讲:

“带头欺负菲莉丝的是一名贵族家的儿子,名叫奎恩。奎恩出身于本国的大贵族家庭,家里有权有势,又颇受父母溺爱,无论在外面惹出了什么样的麻烦,都会有人为他摆平,因此逐渐有些无法无天。最开始会盯上菲莉丝,是因为她异于其他人的漂亮长相,但很快,随着欺负频率的增加,奎恩发现他上瘾了——”

“菲莉丝和其他有过接触的同学都不一样,虽然是平民,但她并不趋炎附势,也不会因为自己身份不高而感到自卑。无论什么时候、面对怎样的羞辱,她的脊背总是挺得笔直,像一朵冰山上的莲花,凛然不可侵犯。”

“到底要怎样做,她才会弯下纤弱却刚强的脊梁,像其他人一样对他俯首称臣呢?为什么无论怎么欺负,她始终咬紧牙关,不曾认输呢?他想听的不过是一句服软,一声求饶,为什么她始终不肯向他低头,用正眼看他呢……纷乱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奎恩逐渐迷失了本心。”

“对菲莉丝的欺凌行为正在加剧。最初只是孩子一般的小打小闹,菲莉丝自小独立,对那些不痛不痒的小麻烦也并不放在心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奎恩等人的霸凌手段开始升级,即便是菲莉丝,也逐渐感到疲于应对,难以招架。”

“她想过忍耐,毕竟,欺负她的人都有权有势,而她自己家,只是王都普普通通的一户平民,她不想让家人担心,更不希望给父母惹麻烦。就连学院的老师也对她的情况爱莫能助,劝说她忍一忍,忍到贵族少爷们对她失去兴趣就好了。可是,一味的忍耐等来的并非退让,而是越发酷烈的对待。”

“当有一天,奎恩将一条蛇放进女孩的桌肚,导致女孩差点被咬时,菲莉丝忍耐不了了。她年幼时曾经被那种蛇咬过,初次被咬,伤口只会肿痛发炎,但再次被咬,人却很容易陷入休克甚至死亡。菲莉丝被激怒了,因为这群贵族少爷们的任性妄为,就差一点,她就要失去性命,留下悲痛欲绝的双亲孤单地活在世上。”

“当着奎恩的面,愤怒的菲莉丝亲手杀死了那条毒蛇,并将蛇血涂抹在了自己的脸上,在迪比亚,这个动作代表了复仇……报复的结果很惨烈,虽然菲莉丝经常干农活,身体强健,但奎恩那方毕竟人多势众,一番混战后,双方都挂了彩,其中,又以一切的始作俑者奎恩受伤最严重,因为菲莉丝哪怕自己受伤,浑身是血,也要不顾一切在他身上留下伤痕,等最后教师赶到时,奎恩已经昏迷,之后更是结结实实在医务室躺了三天。”

“看到自家孩子的惨状,几名贵族家长简直气坏了。在他们的联合抗议下,菲莉丝很快被学校退学。为了保护女儿,菲利斯的父母带着她迅速搬离洛维塔,一路辗转,最后搬到了母亲的国家迪比亚去。菲莉丝入学了迪比亚的普通学校,虽然没有办法学习魔法,但老师同学都很友爱,她觉得校园生活很充实。”

“另一边,从病房中苏醒后,菲莉丝沾满鲜血、满腔愤怒的脸一直在奎恩的面前闪现。这位从来不可一世,不知愧疚为何物的大少爷,终于在直面女孩悲愤反抗的那一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同时认清了自己的心意——原来他一直这样欺负菲莉丝,只是因为他喜欢女孩,却又不知该如何获得对方的芳心,只能通过这种笨拙的方式引起对方注意。”

没错,听到这或许你已经发现,瑟拉维雅要讲的是一个老土的追妻火葬场故事。故事剧情本身很简单,一个欺负,一个反抗,半路上反抗那方跑了,欺负那方幡然悔悟想要去追,却因为伤害太深,迟迟无法追上。

为了水剧情拖时长,同时也为了让结尾来得更虐,故事讲到这,剩下的时间,瑟拉维雅开始疯狂对男主奎恩虐身虐心——

“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对女孩的喜爱,显然太迟了。从医务室离开后,奎恩回到教室,发现女孩的座位已经空空荡荡。与他一起欺凌过菲莉丝的死党兴奋地告诉他,菲莉丝已经被退学,举家搬离了王都。奎恩闻言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自己不懂事犯下的错,竟会导致这样严重的后果。从那天起,奎恩一直沉浸在悔恨与思念中,精神上的痛苦日夜折磨着他,可是,无论他拜托父母派出多少人手寻找,却始终无法找到菲莉丝一家的去向……”

中间省略包括生病、吐血、挨打等等离奇又狗血的虐男环节,时间来到七年后——

“经过多方辗转,奎恩的手下终于在迪比亚打探到了菲莉丝的下落。当时的菲莉丝已经从学校毕业,继承了母亲家的产业,开了家小小的维修店,在乡下过着悠闲的生活。狂喜之下,奎恩迅速备好厚礼,远渡重洋来到了迪比亚,亲自登门拜访了菲莉丝。可是,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见面以后,女孩跟他说的第一句话不是斥责唾骂,而是语气平静、略带疑惑的‘先生,请问你找谁?’”

“菲莉丝她根本不曾把奎恩放在心上,哪怕这个人曾经害她被迫休学,背井离乡。她从不是个拘泥于过往的人,永远生机勃勃,永远乐观积极,永远在追求让自己过得更快乐、更美好。”

“‘我是奎恩,奎恩·费德勒。’此时已成长为青年的奎恩语气艰涩地说。对面的年轻女人歪了歪头,像是在回忆到底在哪里听到过这个名字,片刻后,才捂着嘴唇,面上浮现一抹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