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1页)
徐志宇勉励似地微笑,说:“放心,你要相信我,也要相信你自己!”
卫鱼抿紧唇,陷入沉思之中。
新闻的价值来源于它的时效性,一旦超过一定的期限,再冲击性的新闻也会失去本有的价值。
从电视台到事发中学需要大概半个钟头,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抓紧时间进行采访。
为了不引起骚动,司机师傅极有经验的将车停在了距离事发中学五分钟路程的小区。然而,即使如此,仍旧有不少群众好奇地围观。
一开始,卫鱼跟在徐志宇身后。后来,徐志宇直接一把抓住她的手腕,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赴现场。
凉飕飕的风肆无忌惮地钻进衣袖和领口,卫鱼止不住打了个哆嗦。她不擅长体育,只觉得喉咙口的铁锈感愈发的明显。
现场早已被群众们围地水泄不通。他们艰难地挤进人群后,早已是汗流浃背。
徐志宇平复后询问周围的群众:“是哪位阿姨拨打的热线电话?“不大不小的声音很快就淹没在了茫茫人海中。
迫不得已,徐志宇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我们是电视台记者,不久前有人拨打热线电话告知我们此地发生的事情。“他顿了顿,接着说,”
请问有知道细节的人吗?”
很奇怪的是,徐志宇在说出自己的身份后,人群有片刻安静,片刻后却比刚才还嘈杂。
徐志宇取出摄像机后,人群猛的骚动不已。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件事的影响。脸上有惶恐,惊奇,但更多的是好奇和探究。
一个本来在外围的大妈挤进人群之中,抢走卫鱼手中的话筒。
她用手拍了拍话筒,“那个小男孩我记得,是附近的一个小混混。”
卫鱼鼓足勇气,问大妈:“您知道他为什么自杀吗?”
大妈笑笑,不好意思地回答:“这个,就不知道了。”
大妈刚说完,一个头发花白的大爷一把抢过话筒。“你不懂就不要乱说,耽误人家小同志的工作。咳咳,我孙子是这所中学的。”
说时,他努努嘴,指向身后的学校。
大家跟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向学校。学校大门紧闭,门口更是有好几个门卫把守。
“我孙子说,他们班有个小姑娘在跟混混处对象。我猜,八成就是这个娃娃。”
这时外圈好几个人纷纷摇头,表示事实并非如此。徐志宇将镜头摇向他们,他们却都偏开头去。
几番采访下来,得到的回答都大致相同。
采访没有进展,徐志宇望着校门发愁。他的视线落到门卫身上,那几个门卫纷纷斜着眼瞪他。
人群像浪花一样左右摇摆,卫鱼平衡感极差,此刻完全站不住脚。徐志宇两只手都在扶着摄像机,根本帮不了她。
在这一推一挤中,卫鱼竟被推出了人群。她一出去就大口的呼吸空气。
徐志宇刚要叫卫鱼,一个老太太杵着拐杖走到两人身前。
“你们是记者?”
她口齿不清,但是眼神坚定。
卫鱼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