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页)
刘荣手捧竹简,听的聚精会神,手指还沿着字的凹痕逐个比划。也只有在这时候,他才轻松点,不再心事重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窦婴吟诵道,“胶东王殿下,你来解一解这句话。”
今天讲的是道德经。窦太后崇尚黄老,不喜儒家。在她的示意下,我们学道德经的时间比学儒学还长一些。
刘彘不情愿的翻开竹简,有点拖腔拖调的道:“天地不仁慈,把万物当做草扎的狗。圣人不仁慈,把百姓当做草扎的狗。”
刘彘认为道家学说软绵绵的,对此提不起多少兴趣。
“你这么说也对。刍狗,就是祭祀的时候,用草扎成的犬。韩嫣,你说这个‘不仁’体现在何处?”
韩嫣说:“草本来是卑贱之物,人人践踏于脚下。天地和圣人在需要他们的时候,就扎成刍狗,供人们祭拜。但祭祀完了,刍狗被扔到地上,还是跟草一样任人践踏。用的时候置之高堂,不用了,就弃若敝履。是以不仁。”
听得‘啪’的一声,大家都看向刘荣,他手中的竹简掉落在案上。
“太子殿下,”
窦婴不悦道,“你说,为何孔子尚仁,老子崇尚‘不仁’?不仁难道比仁要好吗?”
刘荣满头是汗,如入梦魇。
“太子殿下!”
窦婴郁怒道。
“太子,太子。”
刘荣身后的伴读偷偷推他一把。
刘荣这才清醒过来:“仁,不仁……太傅,什么是仁,什么是不仁,我不知道。”
窦婴摇摇头,对我道:“广川王殿下,你认为呢?”
“太傅,我觉得仁和不仁,其实都是仁。孔子的仁,是对天下百姓仁。老子的不仁,乃是不仁而仁。在有些时候,对一小部分人不仁,就是对大部分人的仁慈。”
窦婴笑道:“很好,广川王殿下很有些见解。”
刘荣更是脸色惨白,神色怔忡。
窦婴放下竹简,示意刘荣同他一起出去。
“太子殿下,你今日心气不定,不适宜学习。”
刘荣忽然像下定了什么决心似地,阻到窦婴身前,一拜倒地。
“太傅。太傅,你快去阻止我舅舅吧。我中午得知,舅舅他不知受了何人蛊惑,明日将上书请父皇立母亲为皇后。你再不制止他,恐怕我与母亲性命都难保。”
“你舅舅怎么这般糊涂。”
窦婴扶起刘荣,表情凝重道,“你且回太子宫等待,我去见他。”
窦婴披上外袍匆匆而去。
刘荣闭着眼睛靠在廊柱上,慢慢滑坐下去,颤抖声音喃喃的说:“不仁而仁……那么,那一小部分人呢?难道他们就应该被这样对待吗?”
我在窗后看着他,不知所措。总觉得放着不管,他就会这么坐一辈子似地。
我最后还是踏出殿门,在他面前蹲下,捧着他的手,用体温将它们捂热:“刘荣哥哥,你是阿父的儿子,你不会有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