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96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朱允炆的家宴易封国(第1页)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十五,中秋。

原本十五日需要临朝,但朱允炆认为,中秋佳节,应与家人团聚,便下了旨意,将朝会推迟一日,改为十六日,并安排官员,上午将机要、重要事情处理之后,回家团聚。

不仅如此,宫里太监宫女中,距离京师近的,也可回家探亲。

若路途遥远,或没有家人的,则以后宫为家,张灯结彩,赏赐月饼等物,与皇上、皇妃共度中秋。

马恩慧一早便忙碌起来,安排后宫内官准备家宴。

朱允炆还想多睡会,却被马恩慧喊了起来,招呼着宫女穿起朝服,说什么要在华盖殿、奉天殿接受拜贺。

繁文缛节。

朱允炆不喜欢却不能不接受这些礼仪,因为大明统治天下,这一套礼仪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礼崩乐坏,那是亡国之兆。

朝堂秩序,官员等级,言行举止,都与礼仪有关。

穿什么衣服,配什么腰带,见活人该怎么说话,见死人该怎么哭喊,这都是有礼数的。

弄错了,可不是简单的一个眼神的惩罚,或责怪一句话,很可能会被弹劾,轻则扣掉工资,重则罢官杀头。

身在古代,自然要遵循古代的礼仪,不能太过惊世骇俗,喊一句人性解放,穿衣自由,那会被骂死的……

华盖殿。

马恩慧携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连带后宫所有内侍,内官,向朱允炆跪拜行礼。

“金秋佳节,为陛下贺,为大明贺,愿陛下龙体康泰,愿大明国泰民安。”

马恩慧恭谨地施礼。

朱允炆接受了众人的贺拜,上前搀扶起马恩慧,示意众人起身,然后说道:“今日中秋,朕也愿诸位,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为了我们大明盛世,添砖加瓦。”

众人振奋,纷纷表示绝不辜负皇上厚望。

“这是什么?”

朱允炆示意大家退下之后,看到桌案上有一个奏本,不由问道。

马恩慧莞尔一笑,说道:“皇上,这是王叔们的贺礼。这里还有一份家宴名单,还请皇上定夺。”

朱允炆拿起奏本,展开一看,顿时笑了。

在王叔的贺礼中,燕王朱棣、辽王朱植的贺礼最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不用说,两人已经掏出了家底。

朱棣贺礼重点,朱允炆可以理解。

毕竟一系列的动作,都是朝着朱棣去的,他有压力,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没有二心,愿意臣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可辽王朱植也送重礼,便有些意外了。

不过有好处还是需要的,现在训练新军,需要大量的钱粮支持,虽然裁撤了十万兵马,节省了一部分开支,但只靠节省,还远不够支撑起新军。

关键还是在于开源,这些东西不错,留点作为库存,其他变卖出去,也是一笔收入。

“家宴名单你定便好。”

朱允炆去给吕太后行过礼,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

晚间,朱允炆于省躬殿设家宴,招待众叔叔、驸马、兄弟、亲族,恭贺中秋。

朱允炆随礼乐而至,落座之后,示意众人起身,说道:“中秋家宴,皆是朕之家人,都起身吧。”

“谢皇上。”

众人起。

“臣等为皇上贺,中秋月明,万民安泰,愿大明文昌武盛,威名四海,愿皇上龙体康泰,万事顺遂。”

朱棣作为藩王之,带众人贺拜。

朱允炆微笑着再次让大家起身,然后才是落座。

“朕自登基以来,这倒是第一次举行家宴招待叔叔兄弟。虽恰逢中秋,家国团圆,但孝期已满,诸位叔叔们又要远离京师,就藩边塞之地,朕不舍至极啊。”

朱允炆带着真挚的情感说道。

朱棣、宁王等人陡然一惊,听朱允炆的意思,这是不想让大家去就藩了?

辽王朱植看着朱允炆,眼神一转,说道:“皇上挂念,乃是人情之本。臣有个想法,不知当不当提?”

朱植,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封辽王,建藩广宁,即辽宁医巫闾山附近的广宁府,后世的为北镇市。

朱允炆看着只有二十一岁,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叔叔,微笑着说道:“家宴,有什么不可以说的?讲来。”

“皇上,广宁冬日寒风凛冽,刺骨钻心,且漫漫难休,臣实在是不想待在广宁,想恳请皇上,给臣换一个封地……”

朱植还真的没有开玩笑。

辽东冬天天寒地冻,确实是苦日子难捱。

自己生在南京,还没来得及享受够江南的秀丽风光,十五六岁就跑到了不适宜居住的寒冷地带。

小小年纪,握着几万兵马,确实风光,可风光这东西不能当饭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