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茶榷(第2页)
在桌上怪累的。
赵德昭依言坐下,说道:“不怕爹生气,儿子自去年出阁,便如鸟进了林、鱼入了海,感觉自由极了,那段日子,书是读不进去的,上朝时也惦记着玩。”
这是事实,宫中规矩多,憋闷久了,出阁开府,还不是像离了五指山的孙悟空,哪里好玩就往哪里去,不然也不会让赵匡胤以及朝臣看不上。
“你也知道!”
赵匡胤哼了一声。
“儿子的确是贪玩,不过久了,倒也渐渐看出了些事情来,大宋初建,爹为了恢复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都是极好的,这几年来确实有成效,看东京就知道了!”
商业虽比不上北宋中期的繁华,但也算兴旺了不少,再加上大宋取消夜禁,夜市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意料不到的利益。
“可繁华底下,却也暗潮涌动!有人买铁钱卖去境外,也有贩了海盐私卖的,还有茶叶。。。。。。”
五代刚结束,市面上有铜钱,也有铁钱流通,大宋的政策是都认,都能用。
铁是官府手中重要资源,可铁钱的使用方便了百姓的同时,也让心怀叵测之人钻了空子,有人就购入大量铁钱,然后卖给辽国,铁资源缺乏的辽国便能熔了铁钱用以打制兵器。
再说盐,大宋北方用解盐,南方会用海盐,海盐因其制作流程,很难控制私卖行为,为了牟利,海盐的私卖也成为了一大问题。
铁和盐设立禁榷制度,是
因为它俩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可是茶叶,赵德昭则觉得没有多大必要了。
“自战国时,禁榷便有了,有了禁榷,财政上才能宽松,你为何说要松一松?”
赵匡胤问道。
“爹说得对,禁榷是能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盐啊,铁矿啊在朝廷的手上,也能控制这些资源的利用,不至于开采过度,反而浪费了。”
要是没有禁榷制度,不说私人开矿会增加多少,在利益的趋势下,到如今怕是剩不了多少矿山。
“还有,世家大族、官吏也会参与,与民争利,扰乱市场!”
赵德昭又说道。
“听你这话,禁榷不是挺好的,怎么还要松一松?”
“好是一方面,不好的也有嘛!”
赵德昭将凳子朝赵匡胤挪了挪,“比如说这茶吧,茶叶是在朝廷手中了,可官府管理不善,为了财政收入好看,盲目指挥生产,市面上如今的茶叶质量,除了贡茶,没有多少好的,如此导致茶价下跌,加之其他损农、坑农的事儿,茶农都赚不着钱,而后造假。”
赵德昭叹了一声,又道:“地方官府为了政绩,每年都收超过预计的茶叶,库存是多了,可怎么卖呢?就把陈茶和新茶掺着卖,商户能满意么?这样下去,矛盾只会越来越大!”
“那你有什么建议?将茶榷放开?”
赵匡胤淡淡问道。
“全部放开也不行,毕竟咱们还得用茶叶同北方换马呢!”
要改变一个东西
,甚至一个制度,一蹴而就是难的,只能循序渐进着来,冲击小,也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赵德昭笑了笑,“我想啊,咱们不干预茶农生产,也不切断商户和茶农的下接交易,但茶农必须登记在籍,保证自己的茶叶产量、质量,茶农之间相互作保,不得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