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竞聘成功(第1页)
市教育局领导没有要求普通办事员、主任科员们前来观摩竞聘演说,但也没有明确反对。
有些人对于以后想提升职位,也想着来观摩竞聘演说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怎么样才可以说的更好?有些人纯粹是想来看看,可能会是谁来做她们的直接领导。
这样一来,偌大的会议室里,黑压压地坐满了人。
这一次总共有18人参加竞聘六个副处长岗位,不过岗位之间冷热不均,人员有多有少。每个人竞聘演说的时间是10分钟,主要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讲自己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等。第二部分着重讲对于新岗位的认识、工作思路。
参与基教处分管学前教育副处长岗位竞聘的只有二个人。另一位是在江口市有一定知名度的园长。她讲起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来头头是道,但缺乏对国家政策把握和研析,缺乏对于整体工作的思考与规划。
陈峰制作的ppt,让这些听得已经有些头晕的评委们,眼前一亮,感觉非常新鲜。
他先用条文式文来说明了自己的工作经历,简洁明确;接着用表格形式列明了几年来的主要工作成绩,一目了然。
再用图像、数据来说明江口市学前教育现状;然后提纲式列出,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以后可以做到、也是应该做到的发展目标、发展措施。
市委组织部的这位副部长,亲自组织与参与了江口市第一次公务员考试,他看到陈峰是第一批考录进来的公务员,当然是高看一眼,现在又听他说的头头是道,心中更是高兴。
市教育局局长,从基教处处长提升为副局长,都参与过学校午餐事情的处理,对于陈峰有担当、创新解决的方法,也印象深刻。
赵副书记副局长,在组织宣传处当处长的二年多来,对陈峰的能力有所了解。
本来对于陈峰想竞聘基教处分管学前教育的副处长,感到有些疑惑。
现在听他讲起学前教育来,说现状,有理有据:说发展、目标明确、措施可行。感到非常高兴,觉得陈峰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没有什么悬念,陈峰就通过了竞聘。
经过一系列的程序,他被正式任命为江口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
这是一步比较大的跨越。陈峰考上公务员才二年多,就从普通科员提升为副处长,这在江口市教育局,甚至在整个江口市的局、委、办,都很少见。
林萍直接参与了竞聘工作的全过程,她也知道陈峰竞聘上岗演说的平均得分,她为陈峰最终被任命为副处长而感到高兴。
陈晓军、林萍都要陈峰请客,陈峰也为竞聘成功而感到开心,于是答应请客庆祝。
为了显得低调,陈峰选择在一个特色餐馆的小包厢内请客。陈峰、陈晓军、林萍、蒋燕四人,刚好二男二女,男女比例平衡,就不会太喧闹。
陈晓军、林萍、蒋燕首先对陈峰表示热烈祝贺,工作才二年多点,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副处长,前程无量、仕途似锦。
三人都有些肉麻地奉承着陈峰。陈峰也是知道她们真的是为自己感到高兴,才会这么说,也就呵呵笑着,并不反驳。
说笑一阵后,陈峰才解释道:“我这一次能竞聘成功,要归功于三点。第一点,归功于林萍。她告诉我,要进行竞聘上岗,我才有机会参与,否则就是进行等待,而且没有背景和关系下,等待符合规定工作年限,也不一定有晋升的机会。”
“第二点,归功于错开竞争,我选择了大家不太感兴趣的这个有些冷门的岗位。竞争对手少,成功的概率就大。”
“第三点,归功于准备充分。我事先了解清楚了学前教育的现状、国家的方针政策、今后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提出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措施。这些材料的提供和多媒体的制作,都得到了朋友的帮助。”
林萍也是赞同,她从事组织工作多年,深知有背景有关系,也要有一定能力,否则晋升非常困难。
而没有背景和关系,就更需要机遇和能力。有机遇,没有能力、没有进行认真准备,也不一定能抓住机遇。没有机遇,那只能进行等待。许多人工作了一辈子,都只是一名普通科员。
陈晓军虽然在体制内,但他对当官毫无兴趣,也就不去研究这些。蒋燕从事文艺创作,对于官场毫无兴趣,更不会关注这些事项,她只关注陈峰的晋升,陈峰的成功。
考虑到这不是四人共同的话题,陈峰简单地说了说,也就不再深入。
许明也是如愿担任了江口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卫刚很高兴,自己的二个兄弟在这次竞聘上岗中,都一举成功。
于是他做东,一定要进行庆祝,陈峰当然答应。
为了不引人注目,三个人也是选择了一家不太知名的餐馆,也是在小包厢内聚会。毕竟现在有些人会眼红,会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还是低调一些为好。
陈峰与许明首先对卫刚的帮忙表示感谢,毕竟在竞聘演说中,他们二人的ppt也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卫刚宽厚地笑了笑。三人虽然是异性兄弟,但性情相投,也就不必多说客气话。
许明倒跟陈峰主动提起,以后在工作上多进行帮助。
陈峰对于如何当好副处长的角色、如何开展好本职工作,心里其实没有底。
另外,到了副处长的位置,就开始参与权力、利益的争夺,局领导派系的站队。如何避免引火上身,如何避免成为牺牲品,都要认真加以应对。
许明主动的提起,陈峰表示感谢和同意。有人提醒、有人帮忙,自己才会少走弯路,少犯一些错误。
正式任命文件下达后,陈峰开始到基教处进行办公。
现在他坐在新的单独一间的基教处副处长的办公室,面对这一次的竞聘成功,不禁让他想起读大一时,竞选班干部的情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