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卖(第3页)
小丫头想了想:“也不是都懂,和以前我听过的我阿爹本乡那边说的话很像啊。”
“你阿爹?你阿爹老家是哪里?”
小丫头像是努力的回想:“就在……这附近,但是具体在哪我也不记得了。”
那就不是外国人。谢阳阳想起以前学小日子语的时候,好像看过关于小日子语的起源,确实有说,很多小日子语的文字是从汉代开始,66续续的从华夏这里流传过去的。那这么说来,如果,语言音这些也是从一直以中原腹地为中心的华夏学过去而又得以保留下来的话,那小丫头能听懂一些,也说得过去。
小丫头还试着说了其中几个词,还真是一样。
“那小丫头,等我这个手机可以充电了,我就再想办法找更多动漫歌曲给你听好不好?”
小丫头点点头又摇摇头:“我还是喜欢跳舞,刚才那个舞我就很喜欢。”
谢阳阳:……“行吧,果然你还是适合报街舞兴趣班。”
第二天,门房那里来报,又有几张名帖,其中一张是来自主客司那边的递交,是大理的使臣想和他碰个面。因为他国使臣不方便私下和大宁的官员接触,所以需要交给主客司来递交,表示这是使臣的正式请求。
见毛啊见,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那个女使节不知道想要干嘛。不过,人家是代表一个国家的使臣,也不好说不见啊。有空再说吧。
“驸马爷,昨天那个魏公子今早上又来了,不过很快又走了。”
还来?真是烦人。谢阳阳又拿起另外几张名帖,还真是,各行各业的都有。
“哦对了驸马爷,还有这个,不是名帖,是一封信。”
谢阳阳从最底下拿起来,还真是一封信,这就少见了。古代的信件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先得看和谁写会采用信件这种方式,那必须是很熟悉的人。你和你亲人朋友写的,可以叫信,但是和你同事、领导写的,那就不叫信,叫“函”
,以显得正式和尊重。
如果是写给不熟悉的,那就应该叫“书”
。所以,在当下,如果有人说书一封,那就是写给之前没啥联系的人,如果说去一封信,那就是很熟悉的人。
当然也没那么严格,不过能以信件方式给他,说明是和原身很熟悉的人。
谢阳阳打开一看,我那个去,这什么鬼神剧情展开。
原身以前小一点的时候曾经在谢家附近一户人家的家学里上过学,也就是人家自己请人开设的私塾,只收自己家的人或者相熟人家的子女。
给他写信的,就是当时一起读书的一个同窗,也是人家自己家里人。
是男的没错,而且也算挺熟的…
信里内容大体上就是:我是齐英,你的老同学·好友,上次我们中了举人后还一起吃过饭来着,听说你当驸马了,不知道在公主府里过得如何。我有个妹妹,齐萱,还记得吗,以前也一起是同窗。
这几天我们在家听闻了一些关于你的事情,想想很久没和碰面了,就想问你哪天有时间我们出来吃个饭什么的,我带上我妹妹。
这就有点……过于明显了,就差直接写上:我妹想见你。而且,按照当下女子普遍的结婚年龄,他妹也应该结婚生子了吧。
其实在原身的记忆里,对这个女同窗就没什么印象,毕竟都是小时候的事了。当下很多女的都是小时候学个几年就不学了,毕竟不用科考。而且当时在人家的家学上课,男女之间实际上并不在一起上课,不说像电视剧里那样隔着屏风,压根就不在一个教室。
后面倒是和这个叫齐英的兄长因为都是同一年参加各种科考,时不时的一起去类似“科举考试提高班”
一样的地方听讲,所以相对熟一些。至于他那个妹妹,应该属于“路上遇到了也不会认识、有事更不会想起来。”
所以没事找他干嘛?还用写信的方式,虽然也没什么问题,毕竟也算还熟,可是就很怪。
更重要的是,这类剧情谢阳阳并不想去掺和,宁可这个齐英干干脆脆的和他说想单独找他一起吃个饭什么的,扯上人家的妹妹,就绝对不可能没有狗血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