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页)
看其他人听得这么认真,裴清也有些欣慰,他之所以会把育种放在前面,其实也是考虑到在场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留下,总有些人会被遣送回去。
而这些被遣送的人,虽说在农学研究院当中算不得多强,可是回到地方之后却是比别的人强多了,而他们得到了育种的知识,多少也能在当地有所作为,也能尽量推广。
所以说农学研究院育种效果肯定比他们好,但研究院里才多少人呀,育种改良什么的都是需要时间和人力,肯定是先改良最重要的作物,其他普通的果蔬什么的,可能就不放在心上了,或者说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开始。
可要是推广到了当地去,效率可能不如农学研究院,可也有别的优点,比如说育种的种类多了,人力其实也更多。
当然,不只是育种,轮套间作什么的,裴清也都提了一句,这下讨论的范围更大了。
因为育种对于不少人还不算新鲜,而轮套间作可不一样,不少老农或许有这样种植过作物,但从来没有总结过理论,被裴清这么一说,茅塞顿开,原本有些不愿意开口的人也都一个个不断开口了,诉说自己的经验。
说的人太多了,裴清想要一个人记下来的话就有点难,只能赶紧找人过来记录,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知识,早点记录下来更好。
说到最后裴清也要离家了,其他人都有些舍不得,讨论了这么久,他们也看出来了,裴清对于最基础的农学知识其实了解并不多,也没有什么种田的经验,可对方却有另外一套想法。
两种想法经验碰撞在一起产生的火花,让在场的人都沉浸其中,久久不愿意回神。
不少人看向研究院后面的那翻耕好的土地,恨不得赶紧尝试一下自己刚学到的知识,他们对于不少作物都有很深的了解,就相当于基础打得特别好,被裴清这么一点醒,都想试试看能不能出效果。
司农寺卿虽然没有跟着裴清过去,可却一直在关注农学研究院这边的情况,得知裴清将育种和轮套间作的方法都说了,觉得裴清有点冲动了,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随便说。
可是再听下去,得知裴清这一席话直接让很多老农开口说出了他们的种植经验,甚至可以说是说出了现成的轮套间作例子,惊喜无比。
而讨论完,裴清也去找了司农寺卿,说出自己的想法,本来他想着精通农学的人来了是来育种和实验的,可聊了这么久后,他现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出书。
“出书?”
司农寺卿惊诧地看着裴清。
“难得有这么多精通农学的人来,吸收他们的经验,总结出精华,一方面研究起来更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把那些办法推广出去,此书著作有功于社稷。”
裴清说道。
司农寺卿本来觉得何必出书,可被裴清一说,也有些心动了,若是能做出一本书,也算是大功一件。
虽说著书难,可是著书的人选都出现了,这是难得的机会,以往想聚集这么多人可不容易。
司农寺卿越想越心动,便给皇帝上书了,毕竟这著书可不太容易。
朝廷著书,藏书定然要丰富,况且按照裴清的说法,到时候这些书也是要分一些给地方上的,那书的数量必然不少了,抄书的量也极大,耗费定然少不了,想要著书自然需要皇帝支持。
很快消息就下来了,皇帝同意了著书的要求,虽然这书写起来定然不容易,耗费也不少,可农书至关重要,若是能修一部农书,对大盛的好处不言而喻。
“有这么难吗?”
从谢云煜口中得到了消息,裴清有点想不通,上次的医书不是很快就弄出来了,这农书难度应该也不是很大呀,怎么皇帝态度却这么严肃了。
“那医书并不需要朝廷大肆推广,大部分都是在军中使用,对朝廷耗费也少,可这农书若要推广出去,数量绝对少不了,光抄写都不知道要多少人,怎么可能花费不大。”
谢云煜说。
裴清跟着叹了口气,忽然感觉谢云煜说的话有哪里不对劲,再从头回忆了一下,愕然道:“抄写?”
“是抄写,怎么了?”
谢云煜疑惑。
“现在没有印刷术吗?”
裴清问。
“印刷术是什么?”
谢云煜看向裴清。
两人大眼瞪小眼,裴清抱住脑袋,感觉自己有点蒙,他对于印刷术实在是太习以为常了,而且谢府的书也不少,他就没有多想。
最主要的还是裴清所处的环境中,书籍都不缺,他也没有看到有人抄书,自然下意识地就以为印刷术出现了。
裴清忽然想到之前战场急救小册子写出来后,他看到其他人是抄写,当时只当是觉得印刷麻烦,而且需要的人也不是很多,手抄也很快,就手抄了,万万没想到是因为没有印刷术?
“兄长,现在的书都是抄出来的吗?”
裴清没有回答谢云煜的问题,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