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折枝(第2页)
采月趴在谢太后耳边,轻轻道:“若是以后你在地府遇见了绿筠姑姑,记得代我问声好。”
谢太后闻言想起那个被她溺死在井里的婢女,苏太后找了三天才找到人,身子被用过刑,又泡得胀,死状甚是凄惨。
谢太后心头惊惧用力挣扎尖叫,不停地反抗,到最后也只是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眼泪从眼角一滴一滴地淌下来。
行宫大生了如此大事,自然再也没有心情围猎。翌日一早,沈宁昭便命令启程回宫。
谢家的事在众目睽睽之下生,自然瞒不住,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
沈宁昭为安抚人心,亲自审理。谢时染指亲妹,有违伦常,谢奕虽事出有因,然杀人乃是不争事实。判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谢盈盈失了名声,没了靠山,何氏更是将谢时之死怪罪在她的身上,动辄打骂,她在谢家过得苦不堪言。
谢延光痛失二子,谢盈盈入宫无望,心中悲痛,日日醉酒,一日夜,溺毙谢府池塘。至于谢太后,御医皆束手无策,只能叫人用药吊着,不能吃东西,便用琉璃漏斗由喉咙灌下去些流食,过程痛苦非常,谢太后日日如此,人愈加虚弱消瘦。
半个月后,沈宁昭在朝堂之上拿出一本账册,问罪于户部尚书李德裕,贪污受贿,证据确凿。
然等刑部去拿人的时候,李德裕早已出逃,沈宁昭派行安亲自去,务必将人活着逮捕归案,于菜市街斩示众,以正视听。李家家眷,贬为庶人,三代之内,皆不录用。李瑶却因祸得福,得以与家人团聚,与爱人厮守。
邑都城风云变幻,国之重臣接连缺失,四名秀女痛失两位。凡此种种,沈宁昭以感召上天为由,下了旨,昭告天下,取消此次选秀,适龄女子皆可自由婚嫁。
因还未下旨册封,一切中选名单都不过是臆测,倒也正好省去了诸多麻烦。为彰显仁孝之本,沈宁昭为先帝守孝三年,为谢太后诚心祈福。弱冠以后,重新选秀。
等事情尘埃落定之时已五月末,天气炎热,然,月季花开得正盛。今年的月季是新品种,颜色像是打碎了晚霞,由金灿灿渐变至红殷殷,煞是好看。
傍晚时分,不似白天燥热,微风拂面,甚是舒服,沈宁昭站在御书房前的廊下,心情前所未有地放松。
“母亲那里可安顿好了?”
“回陛下,都处理了。福寿宫的眼线都已拔除干净了。”
乐吟回道。
“这场戏我与太傅总算没白演,这么多年了,母亲也总算不必再小心翼翼,能睡个安稳觉了。”
沈宁昭叹了一口气,有些感慨。谢太后那些眼线,她与苏太后一早就知道的,没有除掉,而是将计就计,留到今日,也算这些年没白养这群吃里扒外的东西。
“采月呢?”
“采月姑娘说若是此时投奔了福寿宫,恐陛下与娘娘落人话柄,康仁宫暂时由她管着,也最是安心,以后的事可从长计议。”
“这些年,苦了她了。”
沈宁昭想起初见时那个懵懂又倔强的少女,她原名绿珠,采月是苏太后为她取的。
她十三岁入宫,孤苦无依,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冬日里扫雪,手上冻得都是口子,一碰就裂开。绿筠路过看到了送了她一瓶冻疮膏,那姑娘便记在了心里。苏太后找到她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她不过是个入宫半年的新人,果断又隐忍,抓住机会入了谢太后的眼。用三年的时间,成了谢太后最信任的人。这三年,沈宁昭从未给她下过任何的命令,唯一的一次,就彻底扳倒了谢太后。
沈宁昭抬头看向远处的天空,湛蓝的天,雪白的云,琉璃的瓦,朱红的墙。屋脊上跳动的鸟,是唯一的生机。
沈宁昭如今走的每一步,都是提早布好了的局,精心地计算,反复地推演,她不敢行差踏错一步。当年,一招不慎,叫绿筠落在了谢太后的手里,那血淋淋的代价,午夜梦回,仍会叫她一身冷汗。她不能错,也不敢错,错的代价太大了,她付不起。
“陛下,顾大人来了。”
季和的话叫沈宁昭回过神儿来。
“微臣见过陛下。”
顾池宴行礼。
“顾大人这段日子辛苦了,想来这一个月,刑部应该很是忙碌。”
沈宁昭面上带笑,话却说得意有所指:“那日在听水轩前,朕说要请大人看一场戏,不知,那戏,爱卿瞧着可还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