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八零桃花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家暴(第1页)

“爸爸不要打了,不要打了,不要打妈妈了!”

一个衣服裤子都打着补丁的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尖叫着,晶莹的泪水一颗颗往外流,同时用她纤细的胳膊抱住爸爸粗壮的大腿。一个孩子怎么能挡得住一个大人的力气呢?妈妈还是被打倒在满是泥土的台阶上。

"

太懒了,我每天辛辛苦苦干活,你整天只会躺床上睡觉,家里事情不管,田里也不帮忙。”

爸爸骂骂咧咧。妈妈只会嚎啕大哭。

在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穷乡僻壤,大家住的木屋连一片,都是同一个姓,但对老孙家里面的这种哭闹情况都已经麻木了,刚开始小女孩的爸爸打她妈妈的时候,大家还会劝,后来这样的“家务事”

老孙家多次上演后,村里人也就习以为常。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孙家不断传来哭喊声,邻居们纷纷关上了窗户,仿佛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小女孩名叫小花,她眼睁睁地看着爸爸无情地殴打妈妈,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她试图阻止,但她的力量太过弱小。

雨滴砸在屋顶瓦片,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滂沱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在那个年代南方的村庄是木屋比较多,裸露的土地面,那时还没条件把门口的台阶用水泥抹平。

老式的木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土台阶,屋檐上落下的雨连成线滴砸在地面,溅起一片片水花,门口的土台阶变得很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四脚朝天。

英被孙青打倒在台阶上,衣服沾满台阶上的泥土,已经被打雨水溅湿了,英嚎啕大哭着,双肩颤抖,仿佛承受着无法言说的伤疼,一张脸片刻成了大花泥脸。

孙青因下雨没有去地里干活,喝了二两白酒,酒疯,平时积攒的怨气借着酒疯就打英,英娘家离这个村庄走路要走4o分钟,英除了一个正常的姐姐外,还有个哑巴妹妹,同样跟她耳聋的弟弟,英因小右边耳朵失聪,要很大声说话才勉强听得到,再加上她智商低于正常人,听说孙青是被他爸老孙骗,才娶了英,英长得还行,不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异于常人,

那个年代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见两次面,就结婚了,孙青后来结婚了才知道她有这方面的问题。而且英还特别懒啥活都不干。

主要是老孙实在拿不出钱来给孙青娶媳妇,刚好英有缺陷,英娘家想了个办法,不但风风光光嫁,还倒贴部分钱出来,老孙以为白捡了个大便宜,后来孙青还把她退回娘家几次,结果对方娘家好不容易甩去的锅,怎么可能收回,哪怕山路不好走,半天不到又送回来。

孙青很气老孙给他娶的这个老婆,老孙在的时候,多少还是有点怕他,孙青不敢动手打英,老孙走得早,在小花三岁的时候生病走了。

自那以后孙青一喝酒就打英,再加上英没能生男孩,前面又两个孩子夭折。村里老人提一个建议说抱一个孩子来“开枝散叶”

那年代捡孩子就像买菜一样的简单。缘分这东西真难理解,果真孙青不久后就遇到了在桥底石头上刚出生7天被人遗弃的小花。

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生育抓得很紧,“人人吃不饱饭,人人贫穷”

的状况。到处都写着大字的标语,“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很多那时期的女性冒着被辞退,被现,被引产,被罚款的风险躲着生,努力生,很多人偷生后,被知道了上门把家里的门,窗都拆了,甚至更过分的是把整个屋子砸了。真的跟强盗没什么两样。

再加上大家都认为生男的才是传宗接代,又是一个劳动力,女孩只是赔钱货,仿佛魔怔了,为了生男孩,为了满足家里期望,和不违反政策,送的送走,打的打掉。

很多女孩被遗弃,运气好的,遇到了好人家收养,运气不是很好的当童养媳的大有人在,甚至遗弃在路边被动物吃了也是常有的事。谁能想到,几十年后,这代8o的幸存者面临着是二胎三胎的催生。

小花算是运气好的,可能前世注定的缘分,小花来了后,英连生了2个活泼可爱女儿小红和小美。小花一直挡在英前面,但不影响孙青拳头落在英身上,英的哭声犹如这大雨没有停。英只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小红和小美在这简陋的屋里头哭着,孙青眉头紧锁,双唇紧抿,眼神中透露出的怒火几乎能点燃周围的空气。小花是孙青捡来的弃婴,孙青因小花很懂事,所有的家务都帮忙干,去地里干活,都是小花跟他一起去,同时孙青觉得小花是福星,相对于前面已孩子夭折,能活着都行,孙青把小花当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养。

而7岁的孩子想的是多帮家里干活,才不至于被这个家再抛弃。

看小花哭得一抽一抽的,很伤心,孙青收手了,回屋睡觉去了。英有时像大人,有时候觉得像小孩,她被打只会哭。对小红和小美特别好,知道小花不是她亲生的只对小花不好,还经常打她,

7岁的小花知道妈妈属于不正常人不跟她计较,更多的时候是英要打她,用三十六计,跑为上策,只要有看到爸爸打妈妈,小花都会竭尽全力去拦住。

同时小花邻居跟她说:“小花抱到老孙家时,才刚出生7天,体重很轻,哭声很小,像只刚出生的小猫,孙青都还担心养不活,幸好英刚出生的孩子夭折了,有奶,小花就吃英妈妈的奶长大”

不管情况怎么样,小花觉得自己是这个家的一员,照顾好妹妹们和这个妈妈是义不容辞。

孙青家暴行为不是一天两天了,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家暴一说,家暴妥妥的是“家务事”

“家庭矛盾”

,大家秉承着“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