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十六帝聊天群奥运会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朱元璋废丞相和朱瞻基设内书堂(第1页)

朱元璋感叹的说道“人品极佳又性格宽厚的朱佑樘,竟然生出了你这么奇葩的儿子,真的是风评被害呀!”

朱厚照不服气的说道“你说我就行了,干嘛扯我父皇。”

朱厚照是个大孝子,很喜欢自已的父皇。

当初在他还不到十岁的时候,他的父皇病重,太医都交代该准备后事了。

朱佑樘临终前准备要传位于朱厚照,可是关键时刻,谁也找不到朱厚照去哪儿了!

于是满朝文武一起出动,满城的找人,最后才在一家棺材铺里找到了他,众人问他去棺材铺干什么?

朱厚照说:我看父皇快要挂了,于是准备给他亲自动手打一口上好的棺材。

让他父皇在地下长眠时也能感受到来自儿子的爱。

朱厚照这“孝顺”

的举动,把朱佑樘给“感动”

的够呛,愣是没敢撒手人寰!

最后,医学奇迹出现,朱佑樘竟然没死成,又多活了好几年。

朱元璋怒其不争的说道“想我朱元璋当初杀丞相,设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最后竟然出了你这么一个只想着吃喝玩乐的后代!”

自古以来皇帝都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宰相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为相权对皇权有极大的威胁,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巩固皇权都想方设法的限制相权。

朱元璋对于丞相对皇权的威胁也是有着深刻认识的,他认为元亡原因之一就是“委任权臣,上下蒙蔽之故也”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丞相对皇权的威胁,朱元璋实行了一种最有效办法。

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

朱元璋废相的决定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结果。明初之时,也曾有左右两位丞相。

当时,全国尚未统一,右丞相徐达长期领兵在外,左丞相李善长年老谨慎,做事小心翼翼,所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并不大。

可这一切在胡惟庸为丞相后,局面悄悄的发生了变化。

当时朱元璋手下有两大势力,一个是淮西邦,一个是浙东邦。这淮西邦的领袖是李善长,而浙东邦的领袖是刘伯温,朱元璋要罢免李善长,就是不想让两派做大,所以李善长和刘伯温都不是丞相的最佳人选。

朱元璋找到刘伯温商量丞相一职人选,其实他就是走个过场,意思意思的问一下。

他的心里早就有了决定。

刘伯温一走,他就任命了杨宪和汪广洋为左右丞相,还派人放话出去,胡惟庸之所以没有被重用全都是因为刘伯温的主意,就这样刘伯温成了胡惟庸一生的宿敌。

因为杨宪不属于淮西,浙东两派。他空有丞相的实力,但他没有丞相的胸襟。

他一上任,就罢除旧吏,任用自已的亲信,杀了侍御史刘丙,还弹劾右丞相汪广洋。

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最不能惹的两拨人他都给揍了!

就这样,他成功的同时激起了淮西和浙东两派的不满。

很快,他就被李善长弹劾,后又被朱元璋所杀,凉凉了!

杨宪凉了以后,胡惟庸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朱元璋还重新启用了汪广洋。

但是汪广洋被杨宪弹劾后,已全然没有了斗志,开始对胡惟庸言听计从,完全没起到制衡胡惟庸的作用。

朝堂上下开始由胡惟庸一人掌握,皇权和相权斗争激烈。

这时朱元璋才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自已当初选谁,最后都会成为独揽大权的丞相,都会对皇权形成的有力冲击,这根本就不是选谁的问题,而是这个位置它本身就有问题啊!

朱元璋想起了刘伯温曾说过“这最后一任丞相我可不当”

这句话朱元璋的眼前豁然开朗,他开始谋划废除丞相这个位置。

于是朱元璋慢慢放松了对朝堂的管控,他要让胡惟庸尽情的表演,正所谓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他要让胡惟庸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