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页)
不同于皇长子刘荣的亲民,皇次子刘德的儒雅,皇五子刘非的豪爽,刘瑞虽与制盐工匠们同吃同住,待人也是端正和气。但是在他面前,无论是郅都这样的有点地位的官员还是一无所知的黔,都敬畏居多,信赖次之,绝不会把刘瑞当成提不动刀的好人,但也知道此人不是心胸狭隘之辈。较之其他皇子多了份上位者的气度,让人将今上的影子与其渐渐重合……
“差的太远了。”
郅都曾是中郎将,跟在皇帝身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多少有点看人的眼力。
刘瑞小时候站在兄弟里还看不出特别,但是现在搁进兄弟就能看出谁是储君,谁是诸王。
【商君申公……终究是没当过皇帝。】郅都在心里感叹道。
从书本里学着当皇帝和皇帝亲自教你如何当皇帝这能一样吗?
终于吃到正经饭的刘瑞下令从当地买了批不错的布料赠予老弱儿童,相当于是让本地赚了两份钱,然后又从隔壁郡里拉了批好酒,宰羊剁鸡,在火堆上滋滋冒油,看得人口水直流。
一年都难见油水的黔忍不住狂咽口水水,几个孩子更是端着饭碗眼巴巴地望着,只等烤肉一熟,大快朵颐。
“豆油不比肉油香啊!”
刘瑞瞧着不少黔去接烤肉滴下的油,就着羊油鸡油拌饭吃也是很香的。
“蜀郡这边忙的红红火火的,巴郡那儿也该跟上了。”
刘瑞想了想以后的重庆市有没有现在可弄的非遗文化,最后把目光定在吃喝上。
要不把酱油和豆豉弄出来?
彼时的肉酱制作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了,想必让相关工人制作酱油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卫尉卿以前在云中郡魏郡守那儿锻炼过吧!”
刘瑞毕竟年纪还小,胃口也就那么大,所以在吃饱后想出去消食。
郅都见状也起身跟着,结果离开现他们走远后,李三有意放慢脚步,让侍从与二者保持一个难以听见窃窃私语的距离。
“魏公令匈奴人望而生畏,臣在他手下受益匪浅。”
提起云中郡郡守魏尚,不管是法家儒家还是黄老家,都得拱手尊称声“魏公”
。从先帝到今上,反有对边境的赏赐必以最厚。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的典故便是出自魏尚与其至交好友。而在他的治理期间,云中郡从未陷落,甚至还斩下一个大当户的脑袋。
匈奴人惧他,敬他,甚至为其立碑祭祀。
有一说一,在弱肉强食上,匈奴人无疑是最出色的。
弱其者不如猪狗,强其者奉为鬼神。
虽然刘瑞很讨厌某些小说里的无脑扩张情节,但是考虑到乱世用重刑,这种时候让别人当孙子总比自己上赶着当孙子强。
你说是吧!徽钦二帝。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孤却不以为然。”
郅都还以为刘瑞要问边境的将士如何,匈奴如何,结果对方话音一转道:“若此言有理,那匈奴得其西域诸国的帮助,岂不是得道者?”
郅都搞不懂刘瑞对儒家的态度,但也不能像个锯嘴葫芦似的一言不:“西域诸国里虽有视匈奴为父君的软骨头,但更多的却是恨不得碎其骨肉的可怜之国。”
在不可持续性地竭泽而渔上,这时的匈奴单于确实能与后世的非洲仁君相提并论,几乎是要附属小国从十分的税里抠出十三分,每年还要附赠一批奴隶供其享乐。
说句难听的话,跟匈奴人的敲骨吸髓相比,一战后的英法都太拟人了。
在此情况下,西域诸国要么是得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要么是把匈奴视作生死大敌。
而被匈奴打成两半的东胡后裔乌桓和鲜卑也没好到哪儿去。虽然就血缘来说,他们与匈奴的关系是最近的,但是在背刺方面,他们比汉朝干得还狠,最后将分裂出去的东匈奴赶去中亚。
至于后面的东西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的撕逼大战,其精彩程度不亚于裂了又合,合了又裂的中原地区。
“孟子主张性善论,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但却忘了天下何人无私心,天下何人不争利。”
“若是人人都以向善为本能,那又何须先贤在典籍里反复训诫?”
刘瑞失笑道:“圣人也有私心,也只能竭尽所能地摒弃私心。”
而以现有历史来看,表面符合孟子审美的君王莫过于不趁楚军渡河时攻打他们,快战败了也不杀敌国老兵的宋襄公……而他最后的结局是重伤而死,宋国灭亡。
俗称,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