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为什么执意要娶她(第1页)
宁氏的拒绝,如同一巴掌打在傅母的脸上。
恼羞成怒的扔下一句你别后悔后,傅母怒气冲冲的回到家向儿子控诉宁氏没有眼光。
最近在家准备秋闱的傅长卿对于宁氏的拒绝并不意外,因为姜宁早就已经拒绝过他了,要是宁氏毫不犹豫的答应他,他反而会轻视她们母女。
看着母亲怒气冲冲的样子,傅长卿让母亲不必再去姜宁家提亲。
傅母高兴的看着儿子问道“你终于想通觉得她配不上你了吗”
傅长卿摇头“我打算等我中举之后再让你和爹带着我亲自去提亲。”
到时候他会让姜宁看到自己的诚意,他相信姜宁一定会答应自己的提亲的。
傅母闻言怔怔的看着儿子,本来儿子现在想要娶姜宁她都觉得姜宁配不上,没想到儿子居然还想等中举之后让她和丈夫带着他亲自去提亲。
一个猎户之女,用得着给她这么大的排场吗
傅母沉默一下后认真的看着傅长卿问道“你老实的告诉我,你为什么非要娶姜宁,你们是不是私底下有来往,她是不是悄悄的勾引你了”
要不是因为这样,傅母想不通自己儿子为什么非姜宁不娶。
难道两人在她不知道的时候私定终身了
一想到姜宁可能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勾引自己引以为豪的儿子,傅母撕了她的心都有了。
傅长卿否认“你把我想象成什么人了”
傅母自然是愿意相信自己儿子的,但她想不通儿子为什么非要娶姜宁
要说出生,姜宁的出生又不算好,要说漂亮,姜宁确实是村里长得最漂亮的姑娘,可是光漂亮有什么用她那么泼辣,村里的年轻小伙子们都对她敬而远之,怎么自己儿子还迎难而上呢
难道自己儿子有特殊的癖好
傅长卿不想和母亲说梦的事情,只说自己就觉得姜宁与众不同想娶她为妻。
傅母闻言,越的觉得自己儿子有特殊的癖好。
相比于让儿子中举后带着自己和丈夫去姜宁家提亲,姜母更愿意自己独自搞定这件事情。
因为她觉得姜宁不配自己儿子如此重视。
为了儿子,傅母决定再往姜宁家走一趟,这一次,傅母不再像之前那么敷衍,不但认真的准备了提亲礼,连态度都谦和了许多。
宁氏很意外傅母会再次上门提亲,看着她跟上一次截然不同的态度,宁氏心里既觉得好笑又觉得解气。
看来一定是傅长卿表明了什么态度才会让傅母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
可惜她拒绝傅母,不是因为傅母上次来时的态度不好,而是因为她女儿压根就看不上她儿子,所以尽管傅母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宁氏还是婉拒了。
上一次,宁氏以姜宁年龄小为借口,这一次,宁氏以丈夫不在家不能做主为借口。
傅母一再被拒绝,心里恼怒极了,觉得宁氏真的是太不识趣,言语间不自觉的又流露出了高傲,向宁氏传达出姜宁被他儿子看上是她福气的信息。
宁氏本来就不喜欢傅母的高傲,见她居然向自己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当下也不客气的将傅长卿向姜宁示好被姜宁拒绝的事情告诉了傅母。
傅母听说自己儿子居然被姜宁当面拒绝过顿时流露出怀疑人生的表情。
回到家里,傅母向儿子求证。
得到儿子肯定的答案后,傅母好半天没回过神来。
傅长卿见母亲被自己镇住,让母亲不必再独自去姜宁家提亲,等他中了举人再说。
傅母不能理解儿子为何对姜宁如此执着
就算如他所说,娶一个乡下女子为妻可以让人觉得他情深意重,那这乡下女子这么多,干嘛非得是姜宁呢
这段时间,这十里八乡,但凡是长得漂亮点儿的,或者是家里条件稍微好点儿的都有请媒婆过来说媒,若是傅长卿愿意,那不是随他挑吗
干嘛非得挑一个没眼光的
在傅母看来,姜宁拒绝自己大有前途的儿子,那就是没眼光。
傅长卿“姜宁与普通的乡下女子不同,虽然她出身乡下,但她并没有普通乡下女子的无知与粗鄙,而且他爹娘也不如一般的乡下人那样无知与粗鄙,只有她才能入我的眼。”
他愿意娶一个乡下女子,是因为姜宁是一个乡下女子,不是因为他喜欢乡下女子。
看着傅母愤愤不平的样子,傅长卿怀疑傅母到姜宁家提亲也是这样子,若是有人带着这样的态度来他家向他妹妹提亲,他也不会同意的。
一瞬间,傅长卿觉得自己找到了被拒绝的理由,当下就让母亲不要再去提亲,等他中举后,他让父亲和母亲一起陪同着去提亲,到时候相信姜宁一定会答应自己的。
傅母不知道自己被儿子嫌弃,听到儿子让自己不要再去提亲,她求之不得。
自从儿子考中秀才后,周围的人都捧着她,唯独宁氏接连拒绝她两次,实在是让要恼火,她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
正好这时候又有媒婆上门,但这媒婆却不是来向傅长卿提亲的,而是代表着县城金家的一位庶出少爷来向傅长卿的妹妹提亲的。
这位庶出少爷也是傅长卿的同学,平日里跟傅长卿的关系属于不远不近的那一种,对于他着人来向自己妹妹提亲,傅长卿觉得很惊讶。
相比之下,傅母就是高兴了。
虽然来提亲的是庶出的少爷,但县城金家那可是县城富家,这要是在以前,那可是自己家高攀不上的存在,现在人家居然主动的来她家提亲了,说到底,不就是看好自己儿子吗
傅母本来想立刻答应,可是看到坐在一边的儿子又冷静了下来,现在自己儿子只是一个秀才就有县城金家的少爷前来求娶,若是自己儿子中了举人,那岂不是有嫡出的少爷前来求娶
虽然傅母没啥见识,但她也知道嫡庶有别。
自己的小女儿本就长得好看,现在又有哥哥的加持,傅母自然希望小女儿能找到一个好的归属,因此她心里高兴归高兴,却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表示自己家里需要商量一下。&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