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宝钗的美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7章 令千金(第1页)

卫持拿到银票,心说多好一把捞钱的耙子,把他调到京城怪可惜的。

忽然想起薛宝儿托他办事时满眼的信任和依赖,卫持又把刚才的那些心思统统收了起来,想了想,状似闲聊般地问:“这笔钱可解朝廷燃眉之急,林大人功不可没,不知对以后仕途可有什么想法?”

这句话很明显是要给他升官的意思,可林如海像听不懂似的,连称不敢,朝着皇宫的方向一拱手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臣在扬州做官,不过奉命行事,不敢居功。”

别人要是这样说,卫持肯定以为是自谦之言。

可林如海表情肃然,半点没有欲擒故纵的意思。让人不得不相信,这些话就是他心中所想,他是真的忠君爱国,真的打算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不图任何回报。

卫持不怕内阁里那帮老油条,也不怕如安国公这样的权臣,他在他们面前总是游刃有余的,因为他们都有所图。

有所图,便有软肋。

可以谈条件,就什么都好说。

这让卫持想起他“师父”

蒙让最喜欢的那句话——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如林如海这般无欲无求的纯臣,才是最难对付的吧。

所以林如海才能在长袖善舞的江南官场做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才能为皇帝一点一点积攒下这么一大笔私房钱。

当初能在人才济济的兰台寺选中林如海,让他孤身去扬州为自己捞钱,想必皇帝正是看中了这个人无欲无求的纯臣品格。

卫持下面的话,倒是不好说了。

外书房顿时陷入沉寂,气氛有点尴尬,林如海不明就里要起身告辞,卫持却在这时开了口,仍是闲话家常的语气:“我听说林大人家的千金就在京城,如今养在外祖家?”

林如海想过卫持肯定会调查他,却没想到他能在短时间内调查得如此细致,竟然一直查到了内宅女眷身上。

要知道,卫持人虽在京城,其狼藉的风评早已在江南官场传开,再加上他从前在兰台寺时常在宫里走动,也听说过一些关于皇室的风言风语。

比如卫家的男人都爱幼女,女子到了及笄之年便如昨日黄花。

他的黛玉今年才七岁啊,又生得那般颜色,难道……

林如海悚然一惊,面上再难保持平静,看向卫持的眼神都锐利起来,如刀锋一般。

卫持被眼刀刮到,唇角却几不可察地朝上勾了勾,看来又赌对了。

“林大人别误会,我也是受人之托。”

卫持莞尔:“养在长公主身边的承慧乡君,就是金陵薛家的大姑娘,荣国府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常陪她母亲去荣国府做客,与令爱有些交情,算是……手帕交吧。”

卫持斟酌着继续道:“似乎是令爱在外祖家过得并不如意,承慧乡君无意间听说我要召大人进京述职,便请托我想办法把大人调到京城来,好让林大人父女团聚。”

承慧乡君?

远在扬州,林如海并不清楚承慧乡君是谁,却知道荣国府的王夫人和金陵薛家的大太太是嫡亲姐妹,这位承慧乡君想必就是薛家姨太太的闺女了。

忽然想起黛玉写给他的那些书信,里面常常提及薛家姨太太和表姑娘对她的照拂,林如海这才有几分相信了。

黛玉在书信里明明说一切都好,这位承慧乡君为什么会说她过得并不如意,还直接请托到监国大人这里来,求监国大人将他调来京城做官?

遥想当年,岳母对他恩重如山,力排众议将最宠爱的小女儿嫁他为妻,妻兄贾政也对他多有照拂。

后来贾敏离世,他决意为妻守孝,终身不再续娶。岳母惊闻,悲痛欲绝,可写来的书信里仍好言劝他不要钻了牛角尖,若他有心,守孝三年即可,断断不能因此绝了林家后嗣。

还怕他官小职卑带着黛玉不好说亲,也怕后母进门黛玉受苦,几次三番写信来,要他将黛玉送去身边抚养,还说黛玉的嫁妆也不用他操心。

打死林如海也不相信岳母一家会亏待了黛玉。

可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狗窝,岳母和妻兄固然不会薄待黛玉,怎奈宁荣两府人口众多,丫鬟仆妇更多,保不齐就有谁因为黛玉是表小姐给她脸色看。

偏黛玉又是个心高气傲的,受了委屈也不屑在长辈面前告状,长此以往,日子过得不如意也是有的。

若他留在京城,一则能骨肉团聚,二则能在岳母跟前替亡妻尽孝,报答岳家曾经对他的知遇之恩,三则同在京城,方便相互走动,岳母亦能看顾着黛玉,不用亲力亲为,也免得日夜劳心。

况且江南盐政、盐运两处的官员都对他恨入骨髓,那些大盐商被他坏了好事,更是恨不得吃肉寝皮,继续待在扬州,只怕性命不保。

妻亡故,独女有靠,林如海本心存死志,并不惧怕来自官商的暗算,可如今得知黛玉可能在荣国府过得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般好,似乎又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

不但要活下去,还要好好活着,将女儿护在自己的羽翼下,看着她一天天长大,看着她嫁人生子,将来他还可以教外孙读书识字。

原来活着,除了精忠报国,还可以有更多精彩的内容。

想通了这一切,林如海仿佛走出了死胡同,顿觉天高地阔,豁然开朗,就连坐在上的卫持都变得亲切起来。

他猛地起身,冲着卫持就是一拜:“多谢监国指点迷津!臣之去留全凭大人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