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回家与当兵(第2页)
这时的人们还在说着好男不当兵好女不嫁丁的俚语,市井百姓都是迫不得已才会当兵,或者是活不下去走投无路参军,也是后来军纪较差的原因之一。
兵不如匪的岁月还有几年,胡乱拉壮丁凑数当兵还在后面,世人还没有品尝更艰辛的苦,天灾人祸,军阀混战,各种税捐,苦,苦,苦!
马小树现在身高1。7o米,标准的高个,在吃不饱饭的年代过了北方的平均身高,以后不知还会不会再长些,前世有句老话:“二十三,窜一窜;二十五,鼓一鼓”
,身体通过加餐已经没有那么单薄,身体壮实了很多,也有了明显的肌肉块,不过横向展后纵向基本结束。
等走到桌前,少尉打量一番,“咦,这小子不错啊。”
典型的国字脸,浓眉大眼,有精气神,这第一印象就很好。
“报告长官,俺想当兵。“
“姓名“
“马小树“
“年龄“
“17(虚岁)“
“哪里人“
“济阳太平镇“
“为啥当兵?“
“当兵吃粮“
“好“
“李开山“
“到“
“带这位兄弟到新兵排报到。“
“是,长官“
“兄弟,跟俺来“
马小树赶紧跟上去,到了一排新营房前,一群新兵正在站队列,一共站了3排,第三排刚好缺了一个。
“马小树,恁去那里入列。’
“是,长官“
补缺后,马小树迅融入了队伍中,毕竟前世看过的类似训练视频多了去了,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也是也是心中所爱,虽然有点假,但军人礼节有所不同,举手礼、举枪礼是现在要学的,还有成为军官后才能用到的撇刀礼。
中午休息的时候去领了一套灰色的冬季棉军服和军大衣,两件衬衣衬裤,了布鞋和黑色高帮皮鞋、草鞋各一,两双袜子和一副绑腿,护耳一副,灰色布制手套一副,一条行军毯,一个背包、一件雨衣(配了斗笠),水壶、斜挎式帆布子弹袋(步枪弹药装具,最多容纳1oo子弹,成本低廉,属于部队高配)和干粮袋各一,一顶带有五色帽徽的硬壳大檐帽,一根帆布的叉腰带,一根背包带,当兵人最后的好日子,以后配置会越来越差。
北洋政府扩军导致后期的军队训练其实是缺乏的,部队的体力差,战斗力更是非常差,曾经创造部队交火2~3个小时未伤一人的奇迹,浪费无数子弹,一搂火,砰砰邦邦一阵热闹,打完收工,深吸一口气,举手投降,而且枪械的保养和维护非常差,枪膛的清理基本不做,过得是无惊无险又一天的逍遥日子,东家打工西家做活轮流跑混饭吃的生计。
经过行军训练,体能训练,内务检查,熟悉武器,步枪的瞄准训练、野外演习等新兵课程,45天的训练结束了,练着练着就跨过了国立7年。
北洋政府举办的新年元旦庆典,跨年演艺、展览、游乐,大头兵是没机会参与的,老百姓骨子里认为元旦是洋节,洋新年,不是很接受,也有抵制。
新兵排列队站在训练场上,总共新兵3o人,3个中士老兵做班长,副班长下来的,等分完兵,估计会升成上士班长,那就加钱涨饷了。
马小树背着分到的汉阳造,一人只有十子弹,一个漏夹,枪是老枪,老兵淘换下来的,膛线还有,毕竟是主力部队。
“立正”
“第一排,向前7步走!”
“立定”
“退回来,退回来,那个谁,说恁呢,傻不啦叽的,口令听不懂,还他妈往前走,赶着回娘胎,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