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工业的标准(第3页)
水循环中频淬火机……
一张张图纸,上面都有自己和原主的设计和修改方案,都是一些想法和一些思路。
至于什么凭空明个更高效的机床?
做梦呢。
不管是原主还是他,都没有这个本事。
或者说,整个轧钢厂都没有人有这个本事。
能够改良和优化,就已经是极限了。
毕竟这是轧钢厂,主要业务还是金属加工。
技术员们,除了对于机床的设计和工艺改良之外,更主要的工作就是各种零部件的裁剪、切割、钻孔、加工等方方面面,进行程序上和行动上的优化。
包括那些机床,通过不断的改良和新的设计。
以提高对于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内在质量。
各种型号的轧钢机、剪切机、折弯机、冲压机、切割机、冷却床、热处理炉、质检仪……
太多机械了。
而且,如今这个年代很多机械都是外国的,不同的国家,机械型号都不一样。
俄国的、日本的、德国的,型号和零件都不通用。
有时候同一种机器,都要不同的方案来优化。
如此往复,设计和改良起来,非常的麻烦。
……
“还是没有标准化啊。”
李卫冬自语。
实际上,这个时代的很多机械哪怕类型相同,但各种零件都不能通用,因为各国的标准都不一样。
所以,有时候某个机械零件坏了,只能自己手动搓一个。
搓不出来,就只能当冤大头去买。
而且最可怕的是,同一个东西,不同的厂家生产出来的都不一样。
甚至,同一台机器上一秒和下一秒生产出来的东西可能都不一样。
简直五花八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8o年代,我们才在鹰酱的教导下,实现了工业的标准化展。
工业标准化,才是高效率,高质量、大规模生产的开始。
“想要实现标准化,是一个庞大繁琐的过程,靠个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国家全方面的推进,和国际接轨,才能制定标准,实现智能化工业的开始。”
李卫冬摇摇头。
别说他不懂怎么‘标准化’,就算他懂,他都不知道怎么推广。
这根本不是这个时代,某个个体能够完成的任务。
不再多想。
李卫冬继续修改着图纸,随着时间推进,办公室内的人也多了起来,都是这三组的成员。
如此沉浸在思绪之中,不断的修修改改,忙活到工厂内的广播响起之后,他才回过神来。
“卫冬哥。”
程立这小子已经杀到。
“回来再画,走,一起去吃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