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规划未来(第2页)
总体来说比上一世长得好太多了,又帅又高,也就比西红柿的读者差一点。
就差富了,不对,已经很富了,有自己的房子还不叫富吗?想到这些心情大好。
不能再继续臭美了,肚子饿了,又想起来家里也没有现成吃的,自己也不想做饭,所以直接锁门出了大院准备去外面吃一顿。
来到街边,这里有个早餐摊,以前肖建国上学的时候偶尔会来这里吃早饭,这些年下来,也和老板混熟了。
早餐摊的老板这时也看到了肖建国,先给别的客人送上吃食,接着就来到肖建国面前,“建国,家里的事都办完了吧,你要节哀更要振作起来,相信你爸妈也希望你过得越来越好。”
老板温和的说道。
“谢谢赵叔,我爸妈的后事是由站里和街道共同负责的,已经办完了,我好多了,我会好好生活的,您放心。”
肖建国表示感谢。
“好,好,那今天还和往常一样?”
赵老板问。
“对的,赵叔,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肖建国回答。
“好嘞,你先坐,马上就来。”
赵老板边说边忙活。
肖建国刚找个位置坐下,赵老板就把豆浆和油条给端上来了,然后接着招呼别的客人。
一会儿功夫肖建国就吃好了早餐,一抹嘴儿,然后从内衣兜里拿出钱来,数出1毛4分钱,放在桌子上,和赵老板打了声招呼就向着废品收购站走去。
边走边感慨,一碗豆浆只要2分钱,油条每根6分钱,真便宜啊。
再仔细一算,不对啊,看着钱没花多少,但是如果一个月3o天都按今天这么吃,那也要4。2元钱了,这还是一个人一顿饭的钱,看来还得自己做着吃。
毕竟现在一个工人每个月的工资也不多啊,像易中海那样的高级工毕竟是少数。
现在贾东旭还活着,已经是2级工了,一个月也就38。6元,小当刚出生不久,一家五口人就靠着这些钱过日子,那也是紧紧巴巴的,吃饱可以,想吃点好的就不行了。
一会儿功夫肖建国就来到了东城区南锣鼓巷废品收购站,这是东城区一个比较大的废品收购站了。
1957年的时候四九城成立了四九城废品公司,以四九城供销社体系牵头,作为市一级的单位开始进行废品回收工作。
南锣鼓巷废品收购站就是废品公司下设东城区的一个收购站,肖建国的父母就在这个站工作。
父亲肖有财主要职责是收取废木头和家具等,然后站里把收来的物品改造成可以再使用的木材;母亲刘芳是站里的分拣员,职责是将收来的废品做分类和打包。
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赚的不少。两口子明面上的工资加一起有6o多,但是站里经常有补贴奖励。
最关键的是,收购员在外面收东西的价格和站里回收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个差价就是站里给收购员的隐形福利。
站里有个不同种类废品价格明细表,收购员们拿着这个表去挨家挨户收购废品,或者老百姓自己拿着废品直接去收购站卖,对老百姓来说价格都是一样的,所以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所以这其中能赚取的差价就很可观了,甚至有的时候这个差价比工资还多。
还有收购来的废品如果你认为有用,可以花很低的钱直接买下来,站里可以开票据证明东西来源。
毕竟现在什么东西都要票啊,甚至有票还要排队,物资严重供应不足。
门卫大爷看着院门口的肖建国在那站着一动不动,主动询问道,“小伙子,你有什么事吗?”
听到别人的问话,肖建国才回过神来,拍拍额头笑着对门卫大爷说“大爷您好,我叫肖建国,今天是来站里办理接班手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