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哪一位女性名人引起婚纱风潮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农家野望(第2页)

“二哥,我们去抓黄鳝好不好?”

幺妹儿秦晓薇巴巴地跑了过来,原本她是不爱吃黄鳝的,可二哥昨天说了好几种做法,听得她都流口水了。

“行吧,我去拿钩子。”

钓黄鳝的钩子很简单,就是一根硬铁丝,一头打磨尖了,压成弯钩,再挂上蚯蚓,就是钓黄鳝的利器。

生产队哪会,家里挣的公分不够换口粮,不想挨饿就得满世界扒拉吃的,秦川也就练成了一手钓黄鳝的技术,也不管这玩意好不好吃,吃不死人就行。

扛着锄头,手里拿着钩子,秦川带着幺妹儿就出门,在路边找了个潮湿的地方,随便几锄头下去,就挖了不少蚯蚓。

到了田埂边上,很容易就能找到黄鳝洞,秦川不慌不忙地拿出钩子,串上蚯蚓,在洞口挑逗几下,鳝鱼闻着味儿就出来了。

等鳝鱼一口咬钩,秦川再慢慢地往外拉,等拉出二十公分左右,手就如闪电一样迅扣住,拉出来一条半斤多的黄鳝。

大货啊!

秦川忍不住感慨,放后世,这般大的野生黄鳝,一斤就要七八十元,有些地方甚至能卖到两三百。

“二哥,快放进去。”

秦晓薇看到哥哥抓到黄鳝,赶紧把鱼篓子递过来,“那边还有个鳝鱼洞,二哥你快点。”

“这就来,你慢着点。”

秦川见小丫头提着鱼篓子,走路一摇一晃的,生怕她一个打滑掉田里了,这会刚插完秧没多久,田里还都是水呢。

把鱼篓子拿过来,秦川才继续钓黄鳝,该说不说,这年头黄鳝是真不受待见,没什么人抓,很多都能长到半斤以上。

从田这头走到小河边才几百米,秦川就抓了五六斤,在河边还看到一丛鱼腥草,捡着鲜嫩的,也摘了些回去,老娘爱吃这玩意。

“你就造吧!”

张秀芬对儿子没好脸色,谁不知道黄鳝好吃,可那味道都是油水烧出来的,家里才过上几天好日子就不知道节省了。

“老娘诶,咱家现在又不缺油。”

秦川嘿嘿一笑,献宝似地把鱼腥草拿出来,“等会给你做个凉拌鱼腥草,保证你胃口大开。”

“在我老家那边,这叫折耳根。”

张秀芬叹了口气,秦川知道,老娘这是想家了。

六十年代初期,蜀中闹饥荒,张秀芬是逃荒出来的,一路乞讨辗转各地,后来扒错了火车,跑闽漳来了,这才嫁给秦大河。

秦川上辈子赚到钱后,曾两次带着母亲去蜀中寻亲,可母亲不识字,年轻哪会也不懂什么市什么县,就知道生产队,连生产队的名字都记错了,就没找着人。

等到互联网兴起后,秦川找了很多资料才现,母亲没有记错生产队,是写错了生产队的“字”

,改开后那地方又改了名字,阴差阳错之下才没找着。

可惜哪会儿母亲已经去世多年,秦川就没有去认亲,毕竟人都没了,双方不过是没见过面,且互不相知的陌生人。

“妈,等种出香菇了,赚着钱了,我带你回去看看吧。”

秦川知道母亲始终惦记着这事儿,上辈子没少唠叨呢。

“是该回去看看了,也不知道你外公外婆咋样了,你还有两个舅舅,一个大姨呢。”

张秀芬长长叹了口气。

出来十几年了,父母也五十多了吧?两个弟弟的印象都模糊了,现在也都是三十好几了,再见面可能都认不出来了。

还有大姐儿,当年一起出来逃荒,自己扒错了火车才跟大姐分开的,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还活着,回家了没有。

“不想了,等回去了就知道了。”

深深吸了口气,压下了心头的思绪,张秀芬就跟着忙活起来,先把鱼腥草洗了,再帮着大儿子杀黄鳝,今天就做一个麻辣黄鳝,这是老家那边经典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