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太极祖师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 初识药道(第1页)

张仲廉一家三人在二叔公处耍了一阵,把随身带来的食物当午饭吃了。张仲廉见二叔公益发年老,便建议二叔公随他们一道去药王宗附近去修行。老道士开初有些不肯,但一想反正都是孑然一身,哪儿都一样,便答应了。于是简单收拾了一下,四人就又踏上了回药王庙的行程。

到了药王庙,空房间倒还多,随便就把老道士安顿了下来。张仲廉一家子也暂住在了药王宗内。

小三丰原本就在这儿住惯了的,跟回家一样。第二天按时起来练了拳后,又与众道姑打得火热。巧儿也还是随大家一起忙活。张仲廉先去看了趟二叔公,待二叔公自己做自己的功课时,便也出来帮忙做晒药切药研磨药之类的事。倒是小三丰一会儿这跑那跑的,到这儿问问这个道姑这是啥子药,到那儿问问那个道婆这药有啥功能。还不时抓些药来闻一闻、嚼一嚼的。众道姑也都喜欢他,便啥子都跟他讲,连妇科用药也给他解释。

晌午后,林正英按例又召开授课会。张仲廉没事也带着三丰去傍听。还没开始,张三丰早就跑到了林正英身边,一声师姥姥长、师姥姥短地把林正英叫得个心里甜蜜极了。自然一如既往地,林正英又开始了抱着小三丰授课的模式。

在开始授课前,林正英也催促了下各位道姑制备药物的事。说现在粮食难找,要靠把药材售予药房才能有

足够的钱买粮。原本药王宗是不卖药的,她们往往是靠下山看病赠药以结善缘来维持生计。现在也不得不一展自家之长来开启了商业模式。

张仲廉听了心头一动,心忧慧能禅师买粮之事,不正好把这经验搬过去用么?少林寺虽不怎么采药,但治疗跌打损伤挺在行呀!让僧人下山为民治病,拿膏药换些粮食还可以的嘛!

林正英铺派完那些事后,就开始了正式授课。此课内容的重点呢恰恰就是辨药采药。张三丰一听,便伸颈到林正英耳边小声央告道:“师姥姥,你讲仔细点儿!”

惹得林正英溺爱地揉揉他小脑袋对他笑着说:“三丰儿想听,我就仔细地讲哈!”

于是,林正英就开始仔仔细细地讲起各类药物状貌、生长环境及采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来。这简直就如一部百科全书一般,直接让林正英讲了足足两个时辰有余都还没说多少。直到所晒药材该收回屋内了,林正英才停止了授课。

张仲廉直接听得头皮发炸。虽也学到一些,实则记得不多。

林正英才一罢课,张三丰就拉着她问通:“师姥姥,你说的是不是:凡生阴凉之地的药都是寒凉性的?凡生向阳之处的药都是温热之药?凡有浆的都能拔毒,凡长毛带刺的都消肿,凡汁多的皆利水,凡辛香的都暄肺哟?”

林正英一听,心里大奇!直夸小三丰好聪明。她虽然是按一类类相

近的药物来讲的,但是一样接一样地讲的。想着了就多讲几种,没想着的就少讲几种。但并没有来个整体归类。小小的张三丰听了,居然能够抛开具体药物来对其整体归类得出共同特征,这领悟力,当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其实,就林正英本人也从没如此总结过,这对她而言,也可说受益非浅!

但药家自然是抱谨慎态度的。所以林正英也只好对张三丰敷衍道:“大概是这样吧!不过也不尽然的!”

巧儿见他们两老幼说得亲热,也只能在傍边听着。回想起自己以前采阳性药物,必须去东南面向阳悬崖峭壁上才能采到,也觉得张三丰说得有些道理。况且巧儿于药物方面天赋本就很好,又跟着林正英这么久,加上作为母亲,就更赞赏自己儿子真的聪明!于是乎,她脸上的笑意和那温和的目光,简直比阳春三月的太阳还令人感到舒服!

张三丰本欲还扭着林正英探讨探讨。巧儿见师父确实也有些累了,便对张三丰说道:“丰儿,你就让师姥姥憩下嘛!明天再说如何?也该去看看你二叔祖了!”

张三丰一听去看二叔祖,便又记起五禽戏来,就欢快地松开了林正英,懂事地说道:“师姥姥,累着您了。您就休息下嘛!我和爹娘去看二叔祖了!”

林正英虽有些疲倦,但也还是挺喜欢和小三丰说话的。不过一是刚才张三丰所说让她也觉

得该去梳理梳理下自己对药物的认知,还有就是想到巧儿也挺久没与儿子好好亲近了,便顺势对张三丰说道:“那好吧,你们看二叔祖去吧!记得等会儿叫他一起过来吃饭哈!”

于是张仲廉夫妇便牵着张三丰去看二叔公去了。

三人来到二叔公住处,见二叔公尚在打坐,便都没出声,静静地候着。过了一阵子,老道士收了功,睁开眼,见是他们一家子,便示意他们坐。其实老道士才搬到这儿,屋里哪有其它坐处?张仲廉夫妇便只将就着坐在了床缘上。小三丰去又跑过去粘着二叔祖了。在他目前心目中,就老道士、老和尚、老道姑这三个人是他家的老人。

巧儿先开口问了下老道士是否习惯这儿。老道士笑道:“修炼修心嘛,哪儿都一样!”

这话对张仲廉夫妇而言倒也算熟悉了的言论,因为林正英就老讲究这点!但小三丰听了,却别有一番受用。

张三丰年级虽小,毕竟是有道根之人,远比其他那些儿童心智要成熟得多。甚至在某些方面上,恐怕老古董些都要自叹不如。比如林正英这回就算领教了。前一天张三丰见二叔祖演练五禽戏,便说“有道韵”

那回事,老道士也觉惊诧的。只是他自己对“道韵”

是啥也不清楚,便以为是小孩子随口乱说的罢了!

小三丰傍着二叔祖肩膀,对二叔祖说道:“师姥姥说待会儿请您过去吃晚饭!

老道士笑着说道:“这倒是麻烦她们记挂了!”

见老道士这时有空,小三丰立马又蘑菇上了,缠着老道士跟他讲为什么老道士演练五禽戏时似乎有股“道韵”

存在,而自己比划时却又怎么也感觉不到呢?

对于这样“高深”

的问题,老道士自然是没有意识到的。他便抱着逗弄小孩子的心思对张三丰说通:“道的存在,是极其希夷幽微的。恍恍惚惚之中若有若无的。你懂恍恍惚惚不?就这样!”

说着就做出一副闭着眼昏昏欲睡摇头晃脑的样子来,直看得柴巧儿都有些忍俊不禁了。

张三丰却对老道士说道:“二祖祖,你说得太对了!你打五禽戏时我就是恍恍惚惚地觉得有股道韵存在的!但又若有若无的,不怎么连贯。你是怎么做到的?告诉三丰嘛!”

说着还着急地摇起老道士的膀子来。

老道士见他当真了,顿然说不出个所以然了,便敷衍道:“也许练久了就自然形成了吧!”

这话对张三丰触动也大,关键是“自然”

一词入耳,他心里似乎又敞亮点儿了。张仲廉为了促使儿子形成勤奋练功的意识,也附和道:“是啊!丰儿,二祖祖说得对!哪样功夫都是要靠勤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地形成深厚的功底的!这也是你师祖祖经常强调的!”

张三丰自然认同他们说的道理,便点了点头表示记下了。不过他脑海深处从此便种下了“自

然”

一词,总时不时又像幽灵一样出没,并对他思考问题时影响越来越大!到他青年时期,这还导致他经常“发疯”

,故而世人也称他“张三疯”

!这是后话了!其实,道法自然。张三丰对“自然”

一词如此敏感,这正是体内“道根”

在发挥起了作用的反应。

看着时候差不多了,四人便一起去饭堂吃晚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