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与灵素入凡记相似的美食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3章(第1页)

方伯丰一叹:“这同早先说的农书一般,识字的多半不惜得看这些,需要知道这些的又多半看不着这些书。”

灵素便道:“看来往后得多些人给念念才好!”

方伯丰一笑。便先接着昨日苗老爷子给的书念起来,又念了小半个时辰才停。

灵素给另外沏了一壶茶来,倒出来却不是方才的茶了,一尝,甜不丝儿的。灵素便笑:“这是我熬的梨膏水,给你润润嗓子。”

方伯丰笑道:“这个不错。”

灵素又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黄不叽儿的东西递过去,问道:“你看这个,可是蚕茧?我从这种树上捡的。”

说了又拿出一张树叶来。

方伯丰看了会子:“不像,蚕茧是雪白的,有些地方有秘法,能养出淡绿的来,那也是极淡的颜色。且蚕茧看上去可比这个好看多了。”

灵素道:“可这里头也有个虫子呢,同你说的蚕蛹一个样儿。”

方伯丰想了想道:“你等等,我有些印象,仿佛是有这么个东西,叫做野蚕的。”

说了就回屋里,一会儿寻出一本他从前的书来,翻来翻去,果然找到一处有记载的,念给灵素听了,又道:“没错了,就是野蚕了。要说起来,最开始就是用的这个。后来有了桑蚕,便渐渐地都转那边去了。”

灵素道:“哦,就是不值钱呗。”

方伯丰叫他这句话提醒了,从袖子里也掏出一件东西来,却是一个自己拿纸粘的小本,笑着道:“你来看。我把这些日子经手的东西的价钱都给记下来了。你不是老指着卖山货?这些东西我寻常不买卖,也不知道的。整好如今船运排班,整天听他们说这些,我想着或许你乐意知道,就都给记下来了。”

灵素果然大乐,忙催他:“你念几个我听听。”

方伯丰便念了两页,又笑道:“只是你这野蚕肯定是寻不着价儿的了,咱们县里没听说有出这个的。”

灵素却心思不在那里了,反想着另一出,她道:“羊毛多少钱一斤?”

方伯丰道:“生羊毛五十文一斤,净羊毛是一百文。”

灵素撇嘴:“这也太不值钱了!那羊一年就换两回毛,就算都薅下来,能有多少?得多少羊的毛才够买这几本书的!难怪说朝廷官刻了却没人知道了,都怪这书价太贵!”

方伯丰笑道:“我看你是今日这几本书买肉痛了。实在是,这书自然不当吃不当喝的。可若是你学会了酿酒做酱的,许多如今看来无用的东西或者就有用了呢?且你主意素来比旁人多,脑子又转得快,说不定跟着学了还能触类旁通,比书上更高明了,不是更好?这哪里是多少钱能衡量得来的!”

又道,“这样,这回的书钱我替你出了可好?你就不用那么心疼了。”

灵素叫他这么一说,怪不好意思的,方伯丰那里已经把银子掏出来了。灵素的记性,她记着那时候方伯丰把九两银子给她,她就拿了两小块,把剩下三块更小点的还给他了。后来他又有一个月的工钱,是一两半的,说是家里日常要使费,便给了灵素了。如今见他掏出来还是那三块银子,便道:“你怎么都不花的?”

方伯丰失笑:“如今我衣裳鞋子有人买,还穿都穿不过来,一日三餐不是鱼就是肉的,哪里有花钱处?”

灵素道:“你、你不用买书?”

说着又想起早上官行里的那些人了,却听方伯丰道:“要看书,县学里都可借得。且这一阵子来,你也让我读了不少书了,不都同我自己看过一样?且这些书还都同我往后的考试挂着的,都不是白功夫。”

灵素想了想懊丧道:“这么一比,我可就太能花钱了!”

方伯丰乐道:“你这都是该花的,且你花的钱里,倒有一多半是为我花的,怎么能都算到你头上?”

灵素心说,我那也不是光为了你啊,实在我是为了好玩儿……这话却不好说。

方伯丰又道:“你光说花的,你还能挣呢!这宅子都是你打河里摸来的,你是咱家的大功臣,怎么能说太会花钱这样的话?!”

灵素细想一会还真是啊,笑道:“哎呀,我是被这几本书给魇住了!实在是,我买它们也是为了学东西,学得多了知道的多了,自然会的也多了,往后还能赚更多呢!”

方伯丰笑:“是这个道理,你想通了便好。”

灵素心里还想着:“自己真是入戏太深了,把这凡尘俗事的玩玩意儿越玩越当真了。那些没有丁点灵力的破铜烂铁,不拿去换了东西,留着下崽么?!真是玩着玩着也跟凡人一样迷糊起来,真是傻了!”

想通了哈哈笑起来,方伯丰知道她性子如此,心里不存事儿,过去就好了,便也放下心来。又拿起书给接着念给她听。

第二日灵素从外头回来,方伯丰便兴冲冲进来了,笑道:“灵素,鲁夫子也要来县城了。”

灵素知道方伯丰自县考成绩一出来,就给鲁夫子去了书信,鲁夫子当时外出寻秋去了,想是今日刚得着的回信,便笑道:“夫子来县城吃三凤楼的‘蟹十味’嚒?”

方伯丰摇头:“怎可拿夫子开玩笑?你啊!”

灵素动动鼻子:“我同你说,夫子指定不是那样喜欢循规蹈矩之人。”

方伯丰道:“为人当持正,岂能先揣度旁人喜好以趋应?师徒父子礼仪为先才是。”

灵素胡乱点头:“是是是,你说的都是。”

又问,“那夫子来县城住哪儿啊?你刚还说年礼的事儿呢,这下好了,都不用跑了。”

方伯丰听她言语中仍是无甚敬意,想到她自小渔猎为生,哪里知道这些,倒也不欲再纠正她,却道:“夫子是应了书院之邀,唉,只怕从前的书塾就要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