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从1994开始女主有几个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都是钻门缝长大的(第3页)

“那祯姐,打个电话。”

这个年代,老式程控电话,村里就三部。而老村长家离得最近,面对面,中间只隔一条泥土马路。

说起老村长家的孙女,那祯姐,在村里的名气那是响当当的,是林义这一代人的偶像。

因为对方不仅样貌生的好,在村里人缘也挺好,更厉害的是村里第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大学生。

嗯,总得来说就是大人们口中常提到的“别人家的孩子”

“等一下。”

小卖部里,那祯正忙着对付一群叫嚷的小孩。

“我要鼓仔糖”

“红色的辣椒糖是我的”

“呀,小黄子你个鼻滴虫,抢我的酸梅粉。”

一发尖锐的叫声,只见一个暴脾气的小姑娘,猛地一推往嘴里倒浅红色粉末的小男孩。

“你还吃了我的唐僧肉呢。”

小男孩一个趔趄,边退边继续往嘴里倒粉末,粉红色的粉末弄得嘴角,衣襟上到处都是。

看着小孩子们的各种推拿,林义突然也想尝尝儿时的味道,于是俯身在小卖部窗口,往里头的木制陈列柜瞄了眼。

“那祯姐,给我也来一包粉笔糖。”

“好,”

一直等猴孩们推推搡搡的离去,才给林义腾出空间。

电话是打给华哥的,阳华,大姑家的四儿子,一个彻头彻尾的淘金者。对黄金、古董、好酒极为痴迷。

本来林义想自己直接上手李家花瓶的,不过想一想放弃了。

一是直接去收,太过突兀;二是邻里邻居,怕对方将来后悔、抱怨以及纠缠。

这事情,前世可没少发生,见多了。

林义是个怕麻烦的人,所以想要阳华帮忙,同样也让对方掌掌眼。

再者,前世自己进入古董行作为业务爱好,还是阳华带进去的,自己对瓷器并不太精通。

“电话费和糖,一共一块八。”

虽然两人从小就很熟,但那祯还是一点折扣都不打。

比如说一块八去个零头也好啊。

“给,”

递过两块。

“你的米参今年是第四个年头了吧。”

那祯找零两毛,突然张罗米参生意了。

这个十字路口的小卖部,不仅提供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往往充当村里经济作物的中转站。

“你们的行情多少啊?”

卖是肯定的,马上高三了,不卖放土里就是招贼。

但林义并不因为对方熟悉就一口答应。

“三毛,最新价。”

浅笑的那祯眼睛里闪过一抹亮色。

但在林义眼里,此时的那祯姐与那套墨绿色连衣裙衬托的安静外表极为不符。

“这价啊…”

听到这价格,林义谈都懒得谈了。

“你这是看好往高走的行情了?”

对于林义的委婉拒绝,那祯仿佛没听到似的,稍微转移话题。

“也不知道啊,不过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呢,米参还可以在地里多长长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