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到民国当导演攻是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师我者五岳三山问道上下 (第2页)

越看越觉得,不行,还得再看一遍

维克多观看需要借助翻译,但不妨碍他理解其他部分。和前些日子观看沪上新剧的感受大不相同,果然,华夏国土太大了,你以为水平仅止沪上新剧这样

不,原来在北方另一个城市,他们的都城,还有人已经排出了这样的戏剧。而且是多元化展,既有贯彻写实风,成熟不属欧西,甚至在舞美设计更胜一筹的风格。还有融入更多本土写意风的风格。

这些演员的演技,维克多隐隐察觉到了其他国外成熟表演体系的痕迹,又不是全然的,明显进行了本土化的融合。

当剧情开始进入人物关系的爆节点时,翻译开始疯狂冒汗水。

这么些人物,他自己记得都有点混乱,还要翻译给维克多听,什么这俩人报错了,那俩人本来是亲戚关系但又恋爱了,再加上东西方对亲戚的称呼不太一样

翻译让我死吧

最后听得也很累的维克多同样摸了一把汗,“算了算了,看完再捋。”

家庭剧受众的确是广,其狗血纠葛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别看学生们老用英法语言演出欧西剧目,在排演成熟的绝色面前,还是诚实地一头栽进去了。

看到后面,绝大多数学生其实已经顾不上去分析这里头的手法了,完全被剧情吸引。

尤其是这不是纯粹的狗血,主角是有成长,思想是与时代潮流契合的。

最后落幕之时,掌声足足响了五分钟。

到演员出来谢幕,这掌声便又再翻了翻。

沪上高校剧社的学生站起来高喊“好样的这应当是我们该排的新剧”

“写华夏之实,述社会故事”

“开场的独幕剧,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写意特性与戏曲身法,也很值得学习――”

“同学们,咱们下月也搬演这出戏剧吧”

魏可声也是头一次看完,他和师弟交流多,也知道这个剧本内容,但真正看到搬演在舞台,效果还是大大不同,涉及到演员演出方式和舞美等等因素。

魏可声激动得完全忽略了维克多,自己就冲到台下去了,冲着台上的于见青大喊“见青,你们定要多留几日,容我们镜鉴啊”

春雷剧社本来只打算演五日的,但魏可声一看就感觉了,这不行,五日完全不够的啊。

看到沪上的观众也被征服,于见青有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他们在京城演完之后,各个剧社也是跑去学习,然后自己照着排了,也在努力研究这种新的风格。

而且今日,他们还把融合了写意形态的独幕剧带到了沪上

这么多新鲜东西,五日可能真的不足以消化。

于见青在台上大声笑道“好啊师兄我就说了吧”

这一夜后,维克多还迫不及待地去天宫剧院,观看了洛阳春。

他原以为,自己在沪上看了那么多场华夏戏曲,已经是大受触,昨晚又遇到很叫人欣赏的华夏式话剧绝色,情绪很难再特别高涨了。

谁知道,第二晚他还是被惊艳了。

结束之后,维克多仍在回味,昨天还在想,看完这出戏后,要再花几天重看绝色,捋清楚里面的人物关系,还有看看空间布局、灯光设计等巧妙手法。

现在,他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分配了,这一出洛阳春他也想再看几遍啊

“惊艳的艺术品”

台上有些让维克多想起极简风格,但写意式更具有东方神韵,没有大开大合的机关,每一处只让人觉得优雅极了。

这样的舞台,把诗歌舞一体的华夏戏曲打造得愈美轮美奂

原来,它还可以更美。

这几日下来,维克多已经对华夏戏曲基本知识有了解,也在开演前看了剧情介绍,他沉醉在这东方艺术之术,只觉得一直以来执着的瓶颈都松动了,灵感在涌动。

对于回去之后要排的戏剧,他已是有了新的想法。

初八之后,沪上报界娱乐板块已被春雷剧社与金雀占领。

创下最快记录开映不到五日,洛阳春票已卖至两月以后

纪霜雨所导演之两部戏剧,皆为天才之作,分别展示了写意与写实之美,一切在美的基础上,只做合宜之设计

美术之佳,无以复加。从一方舞台,还原古都风景故事,乃写实又一开创性突破。

欧西戏剧专家维克多观看绝色洛阳春后,直言大有裨益,我华夏戏曲,实令陷入展瓶颈的欧西戏剧耳目一新,可资镜鉴

洛阳春舞台之美,美如苏杭园林,金雀之美,美如洛神仙子,不负金仙之名。

从绝色与戏前独幕剧中,笔者看到新剧延续之方向。连欧西专家也赞叹华夏戏曲之美,我华夏儿女又为何不摹借学习

评论太多了,光是千字以上的长评,前三日就登出来上百条

整个沪上戏剧界,就像静水砸入了巨石,激起波澜,久不能停息,所谈所看,都是围绕着这两部剧。

华夏戏曲舞台上绝对的时空自由,这一点曾在新旧剧之争中,被新剧拥趸诟病。可是现在大家看到,这不是弊病,相反,这是华夏的鲜明特点,是足以在任何艺术形式中大放异彩的

洛阳春的成功、欧西学者的夸赞让人产生民族自信,从而对绝色也更有信心。而绝色与独幕剧借用的写意元素、本土风情,也反过来让人更想看洛阳春了。

在这个包容的城市,观众高兴自己看到了新的美,剧社们也高兴,哎呀,又多了一样赚钱的艺术,我们得去学习学习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