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古装剧哑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2章 具体分析(第1页)

谢湍意给梁崇解释了一下,时下科考,并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在北方,学子考中秀才的机率甚至不足万分之一。

梁崇本以为考秀才就跟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结业考试差不多,只用死记硬背就行,但谢湍意告诉她,考秀才需要考试帖诗、经论、律赋、策论等五门。

其他的都还好,策论若是没有系统进学过,基本没有答出彩的可能。

因为大业朝的疆域很广阔,又和多个国家相连接,所以策论一般都是通过相关的题目,考察考生是否知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形势,随机抽查各个国家的治国方针,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分析大业朝政策的优劣。

再结合大业朝的基本国情,进行深入的论述,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当然,秀才的策论比起举人的简单很多,但也不是轻易就能答得出来的。

比如上一次谢湍意去参加科考时的题目就是“浮费弥广”

,写这道题的时候,不仅要旁征博引,对大业朝各个地方的赋税、民生实情有基本的认识,还要能针对性的提出问题。

提的问题又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显得上位者持政昏庸,苛捐杂税多,又要有一定的见地,问题最好是客观原因导致的,并有实操性的解决办法。

各个条件叠加,让考试的难度节节攀升,至于什么“连中三元”

的人是基本没有的,几十年都不见得出现一个。

谢湍意四处游历,对各地的情况倒是有个粗浅的认知了,但让他系统成文,深入浅出的分析,还真比不过那些正经书院上课的学生。

人家都是有大儒带着的,就算不是大儒,也是实打实的举人或秀才,身经百战,深谙阅卷官的喜好,十项全能,律法、公文、术数、时政都拿得出手。

至于梁崇,得益于出生现代社会,倒是知道一些基本的政府管理手段,但她所知道的那些,也大多只适用于后世的情况,很多都太过前,和大业朝的基本国情并不相符。

再说,她连大业朝的皇帝是哪个都不知道,更遑论周边的邻国了。

她倒是想像辅导呼和一样,辅导谢湍意一下,但她的经验,于谢湍意的考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要是真的去考,我就得去找个书院上课,放弃夫子这门营生,那怎么行”

,谢湍意笑着解释。

“那便去呗,我能挣钱,不需要你养家”

,梁崇认真回复他,前期的投资还是必要的。

“不行,那我不真成了你说的‘吃软饭’的了嘛”

,谢湍意捏了捏她的鼻子,和梁崇待久了,有时候梁崇不经意间冒出什么现代的话语,谢湍意便会牢牢记下,下次在合适的语境中回敬回来。

“再说,每次考试的花费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考一年两年你还养的起,要是一辈子考不上,那不是我们能承受的”

,谢湍意接着说。

他就认识一些老童生,考了一辈子都考不上秀才,全靠妻儿下地、接接绣活赚钱,还要供他读书,把家里都拖垮了。

谢湍意告诉梁崇,考秀才的人,必须出身清白、本地户籍,并要求有两名禀生作保,防止考生被冒名顶替。

而作保并不是免费的,收价十分昂贵,每人五至十两银子不等。

另外,他的祖籍是达州,考试还得回达州去考,路费又是一笔银子。

加上考试期间的各种花用,每次没有二三十两银子下不来。

谢湍意不是个冒进的人,不见兔子不撒鹰,唯一一次出格便是那天早上向梁崇诉明自己的心思,考虑清楚后,他就基本断了科考的念头。

不过看到梁崇还是一副很为他可惜的样子,谢湍意心中涌上一股暖流,说了个折中的办法。

“其实我也觉得考个秀才更好一些,但没有太大的把握,不如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