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超乎常人(第1页)
沈奇描述的是一个小规模的养羊厂,他计划成立一个合作社,联合村里愿意养羊的人家共同经营,主要养殖本地特有的青山羊。他也提到了养牛的可能性,但由于本地牛种不佳,需要从外地引入优质品种,例如南方有名的南阳黄牛。虽然国内黄牛品种并不逊色于国外,但因发展缓慢及某些外部因素,导致在国内牛排市场上的价格不高,常常被标榜为澳洲或神户牛肉。
沈凌文听闻此事,面带疑虑地说:“你爸已经跟我们说了。不过,无论大小工厂,启动资金从哪来呢?我记得你还在念高二吧?”
沈奇点头承认:“对,过了这个暑假我就升入高三了。大伯,资金的事您不用担心,办厂的钱是我和一位朋友合股投资的,他出资,我提供场地和人力。”
沈家人品性淳朴,绝非见人家赚钱就眼红之辈。他们虽无明确家训,但遵循着一句祖传信念:人穷志不短。即使贫穷、无力,也不能丧失尊严。
这可能源于家族历史上一段特殊时期的磨砺。沈奇的曾祖父是一位文化人,曾任县里县长职务,但在某个特殊时期受到打压甚至被迫害。尽管如此,这位文人的骨气非常强烈,宁可被打压也不愿屈膝下跪。因此,沈家男性成员多少都继承了他的倔强性格。这也解释了为何沈家后来出了沈青云这样的村支书,以及沈凌晖这样的村长。
倔强的人总有一股劲头,虽然难以言表,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让他们心悦诚服。因此,沈家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十分坦然,不会因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而产生隔阂或争执。
沈奇并没有把自已即将创办的产业告诉家里人,这是他父亲在回家途中特意交待的。并非担心家人会有所图谋,而是需要提防外界之人。借钱不还的事情,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发生。一方面愿意给予老家亲人赚钱的机会,另一方面则不会轻易将钱财送人。
“养羊场、养牛场……”
沈凌晖微笑着说,“这两个项目很好,正好山西那块荒地是村委会的,我一直想着找个机会分给村里的几家贫困户。现在好了,沈奇,你可以出钱把那块地租过来。”
大伯沈凌文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先在村委会里商量一下呢?”
“老三不会有意见的,至于大疤瘌……别理他。”
沈凌晖果断地挥手说。
这里的老三是他们的堂兄弟,沈凌晖的好友,读过初中,会算术,担任村里的会计。而大疤瘌则是村支书,理论上地位应高于村长,但他人缘不佳,常挪用公款请客吃饭,使得村委会财政赤字累累。沈凌晖上任后便架空了大疤瘌,并在堂弟的帮助下,一笔笔还清了债务,这让大疤瘌愤慨不已。
如今,沈凌晖已明确指示,凡涉及沈家村公共账户的事务,如果没有他的签字,一律不予批准,否则将来村委会不予负责。沈凌晖的话语极具权威,毕竟在这个家族分支里,人口众多。
在当地方言中,“门子”
指的是同一祖父不同父亲的堂兄弟,沈奇所在的这一门在沈家村算是人口较多的。从第五代往上追溯,虽然不再严格意义上是一家人,但仍然算作同一个门子内。
在沈家村数千人口中,沈奇这一门尤为庞大,多数是从沈奇祖父那一辈开始繁衍壮大的。沈奇光是各种称呼的爷爷就有十多位,而他父亲沈凌青所属的“凌”
字辈叔伯更有二十多人。沈奇这一辈人数更多,已经超过三十人了。
在农村,一门之内人丁兴旺就意味着家族势力强大。
如今可不是往后那些年头,在乡下,成群结队打群架的农村人可不少,尤其是家里堂兄弟或者亲兄弟一大堆的,基本上都能称霸一方村庄!
沈奇这一族,在沈家村里虽还排不上第一大家族,但也稳居前几名,而且家族内部关系紧密,同属三代老堂,哪家有点儿大小事,全家老少都会齐上阵。
别说村支书了,就算是个乡长下来,又能怎样?
上一世沈奇的三叔沈凌晖带着人把乡里的车给掀翻了,那可不是没经过思量的举动。即便沈凌晖这么做了,也不过就是村长的位置没了,进了派出所也是当天去当天回来。
村支书那个大疤瘌,沈凌晖压根就没放在眼里。那些不做实事、还时不时占点公家便宜的家伙,沈凌晖没动手打他们已经算是脾气好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回去再跟我那个朋友商量一下,村子里面的工作,就交给你这位三叔负责了。”
沈奇说着。
“你们放心吧,我现在就去找柱子他们商量这事。让他们一家一户去问,看谁家愿意养牛羊。我觉得报名的人应该会挺多的。”
沈凌晖边往外走边说。
“老三,这都快到饭点儿了,你还出去啊?”
沈凌文在后面喊着。
“你们先吃,一会儿我再过来吃。要是现在喝了酒,今天的事情可就办不成了。”
沈凌晖挥挥手,便径直出门去了。
沈凌晖做事果断迅速,从不拖泥带水,当天的事情必定当天解决,当下的问题必须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