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民国大文豪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棉纺业困境(第2页)

这番有些危言耸听的话语倒是再次引起了荣先生的极大兴趣,“哦?愿闻其详。”

李斯年解释道:“前几年欧洲列强内讧,欧战各交战国粮食和工业品生产锐减,他们不仅无法出口,反而需要从我们这里采购,这为我国工业企业的展带来了一个‘黄金时代’。但随着战争结束,西方列强在医治好战争创伤后,必将带着他们的商品和资本重新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海关目前无法自主,很可能会再次成为外国商品的倾销地。民族工业产品将与品质优良且价格低廉的外国商品直接竞争。而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内需有限,加上政局不稳和繁重的赋税,民族工商业的生存空间将被严重挤压。”

李斯年说的都是不争的事实,荣先生听完他的分析,心情变得更加沉重,他叹道:“哎!情况看来确实比我们预计的要严重得多。”

这时,另一个大腹便便的商人走过来安慰道:“德胜兄,勿要听这小子胡言。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华商纱厂联合会诸位同仁一起努力,定会渡过难关。”

接着他转向李斯年,问道:“你是哪个家族的子弟?不要在这里危言耸听。荣先生问的是解决办法,有就快说,没有的话就不要胡扯八扯。”

李斯年不慌不忙地回答:“至于解决之道么?先人曾说过,‘师夷长技以制夷,’我认为我们应该向西方列强学习。看看他们的纺织工业是如何兴起的,并从中汲取经验。棉花作为第一种全球化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生产和销售。近年来,一些传统的棉花出口国如印度和我国受到了冲击,而新兴工业国家如倭国在国际棉纺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老牌强国米国也继续保持其强势地位。穿衣吃饭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市场始终存在,只是生了转移。那么,为什么市场会从我们这里转移出去呢?倭国和米国又有哪些优势值得我们学习呢?”

他继续深入分析:“市场的转移,无非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具有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我曾经去过米国的东南部和德州,那里温暖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种植,所以近年来产量持续增加。而倭国在殖民棒子国后,也将其改造成了一个原料生产基地,这些都为他们的纺织产品带来了廉价的原材料。”

“在质量方面,”

李斯年接着说,“他们的技术优势更是我们难以匹敌的。米国作为目前最大的工业国,纺织工业技术非常先进。而倭国的纺织工业也展迅猛,他们的纺织机械更加高效,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上乘,而且所需的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

李斯年最后总结道:“综合以上这些方面,我认为我们当前的要任务是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只有技术领先,我们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比如,我们可以尝试改良棉种,提升种植技术,以提高棉花产量。同时,我们也需要革新织染技术等等。虽然很多工作理应由政府来承担,但考虑到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这些工作可能需要各位自行完成。”

李斯年顿了一顿,又补充道:“除了技术创新,我们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只有打造出强大的品牌和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李斯年的一番话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并没有多么高深。在场的商人们,尽管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但都听得明明白白,心悦诚服。

荣德胜也是有些意外,他没想到不经意的一次问,倒是使他对于招致公司目前困境的原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至于解决办法也有了大概的思路。

他打量着李斯年,眼中满是赞赏。他甚至想,如果有个女儿,定会毫不犹豫地招这个年轻人为婿。他由衷地称赞道:“年轻人,你说得非常好,这番话值得我们棉纺界的同仁们深思。”

接着,荣德胜又好奇地问道:“小兄弟,你刚才提到你家里有人从事纺织行业,不知是哪位长辈啊?”

荣德胜知道,能参加今天这个酒会的都不是寻常家庭,他也想知道是哪一家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子弟。

李斯年没想到刚才大言不惭地和杰西卡胡诌的身份也被他听了去,只好回答道:“哦,是我的岳父,李泰然,浦江纱厂的老板,不知荣先生是否认识。”

荣德胜表情诧异,看了看身边同样目瞪狗呆的那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又看看李斯年,没有说话。

你们翁婿二人是在这里唱双簧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