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11年掀起的保路风潮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香菇丰收(第2页)

秦川带着人直接去菇棚,“你们来的时间刚好,过几天就要收第一茬菇,刚好可以学一下采摘前的管理。”

秦川完全没料到这帮人的工作热情,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每天都泡在菇棚,做着各种各样的记录,相比之下,秦川自己做的种植日志,简直只能用粗糙形容。

随着技术队进村,“农业学大寨”

的模式也正式启动,双溪镇作为试点,各村是第一波过来参观的,几乎每个村都来了二三十人,轮流着过来,一天有三四波人。

这方面倒不用秦川操心,县里、镇里都有人跟进,秦川只需要关心菌种预售,采用了以“村”

为单位的模式,只需要收一次钱,给“村”

培育菌种,反而省了不少事。

热闹了几天,香菇也一天天长大,有些伞盖已经打开七分,菌盖边缘仍稍内卷,这就是所谓的七分熟。

这时候的香菇大小、品相、重量都是最好的,再等下去,伞盖完全打开了,香菇品质就差了,品相也不好看。

“采蘑菇喽!”

看着女儿拿着小竹篮,周秋芳又看了一眼车把子,这些日子感觉就跟从地狱中爬出来了一般。

以前过得叫啥日子,不是挨打,就是挨骂,自己难受不说,女儿也是天天受惊吓,一有点动静就躲在角落里哭。

如今过的,才是人的日子。

车把子虽说年纪大了点,还瘸了条腿,但对她母女俩也是真好,短短几天下来,连女儿脸上都开始有了笑脸。

日子好了,也有了希望。

可以开始采菇了,一千多跟菌棒呢,往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周秋芳只希望,这样的日子可以一直下去,“车把子,赶明儿把妮儿的姓改了。”

“你说啥?”

车把子愣了下。

“把妮儿的姓改了,跟你姓,姓秦!”

周秋芳只希望女儿能够跟哪个家庭划清关系,最好一辈子都别来往了。

“那敢情好,明儿我就找支书开证明。”

车把子自然是愿意的,闺女是自己养的,跟自己姓,再好不过了。

“嗯,采菇吧。”

除了她们一家,技术队那边也分了三个人过来帮忙,等把菇都采下来后,还要称重,再剪掉菇头后,又再一次称重。

每天都有新的菇成熟,大伙忙活了两三天,才把所有的菇都采摘下来,技术队那边也统计好了数值。

车把子一千多根菌棒,采下来四百来斤,平均产量达到四两,其中有一半是一等品,晒干后一斤可以卖三块多。

其它几家也都差不多,多也没多到哪儿去,少也就少一小点,秦川家就采了八百多斤,可以出八十多斤干货。

“小川,这一茬能卖多少钱?”

从采菇开始,李翠花就全程过来帮忙,今儿也过来帮忙把鲜菇均匀地铺在“地笠”

上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