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山川同月异域同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下篇(第4页)

“那线上我也得能找到您。都在一个园区不如直接来找效率更高。”

桓桓回来的时候带着一位看起来很疲劳的中年男子。他带着笔记本电脑,简单自我介绍以后就开始忙碌了。他说他叫郭奉孝,是桓桓的朋友。郭奉孝这个名字似乎很常见,就像桓桓的导师徐敬业先生一样常见的国的男性的名字。可是,徐敬业有一位同名的历史人物,郭奉孝似乎也是这样。和魏文帝同时的有一位早逝的军师就叫这个名字,写在史书上的名字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郭嘉。郭嘉是文皇帝的父亲武皇帝的眷属,在历史的范畴内和文皇帝只有时间上不太长的重合,并没用什么特别的关系。很像呢,这位郭奉孝先生。啊,不好,我好像是越陷越深了。不应该的,对不起,郭奉孝先生。这种由名字就开始习惯性地职业操作的坏习惯,真的应该改一改了。可是,我恐怕自己做不到。

“田老师,我们出去走走吧。”

是桓桓在叫我呢。可是,工作途中真的可以吗?

“现在,我们需要一本记录江户时代京畿地区书面用语的古日语辞典。很遗憾,我只学过平成时代的现代标准日语。田老师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能不能请您一起去图书馆挑选最合适的版本?”

“虽然不敢说是专家,但是我觉得应该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参考,希望能帮到您。”

冬夏大学的旧校区原来是一个私人花园,由于时代的变迁就成了现在的校园和校园外的公园。和那时候相比,除了年代久远的教学楼与荷花池里新开的喷泉以及一些人物塑像以外,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假山石上的古代篆书,阳光下沿着河堤散步的猫,仿佛是南宋时候的临安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石田女士安静地倾听着我为她介绍的校内风光,就像是一位古代富贵人家的小姐一样,对外界充满好奇却保持乖巧的样子。这时候,她就像一个普通女孩子一样,应该和一位年龄相当的男朋友一起,来一场校园恋。

春日的午后漫步在花园一样的学校园区里,我再一次理解了小秋经常说的“我泱泱大国”

。确实很大呢,美好的,高雅的那种“桓桓丕丕”

的大。真的是不好了。为什么无论我想什么,最后都会回归到那位古代君主的名字上?是名字太常见吗?不,不,那不算是常见。是因为桓桓在我身边吗?不,不,他不应该是的。按现有的规定国是不许子所不语的怪力乱神的。那应该是已经被打倒很久的“牛鬼蛇神”

?啊,果然不是很懂现代的事情。我只是一个汉学家,除了汉典也没有什么可以自信的东西了。

“田老师又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吗?”

“我不知道,或许,是的。”

“前面是二战史陈列馆,既然路过了,不如去看一看。”

“我们不是要去图书馆吗?这样可以吗?”

“田老师是汉学家,应该听说过‘王子猷’的故事吧。”

“是那个‘雪夜访戴’的王子猷吗?”

“就是这位。‘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们文科人就是这样散漫的”

“这就是‘魏晋风流’吧。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写过关于他的论文,可惜没有能表。”

“为什么?”

“当时我的父亲要我回家继承家业,动用关系给业界施压,不许任何一家书店出版贩售我的论文。”

“那还真是灾难啊。后来呢,以您现在的学历和工作经历来看一定是顺利毕业了。”

“是我的授业恩师藤原弥哉先生帮助了我。他把父亲不知道的我的另一篇论文在uk国的汉学期刊上公开表,并引起了一定的影响。那时候我的署名使用的是mitsukiIshida。父亲是一位传统的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现我使用外语署名的我的论文。他不能对于国外生的事做一些干预。所以,我才是现在这样的经历。”

“那是什么样的论文?”

“是关于魏文帝曹丕的诗歌研究的论文。说起来是很私人化的带有很严重的个人情绪的文章,或许在国内是不可能表的。藤原先生说他很喜欢这篇文章,就算是把它当作文学作品表也比留在磁盘深处要好得多。”

“藤原弥哉先生的著作,我也曾经有幸拜读过。是一本关于明朝儒生生存现状的著作,以我个人的立场来说,我很喜欢。可惜,这样的学问不是业界可以认同的。过于儒雅就不够科学了,至少没有西方思想就不算是可以国际化的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