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沧海扬帆陈福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三章 真正的目的(第1页)

高凡上门来找殷宝文,当然不是因为圣母心发作,要帮殷宝文解决什么困难。

高凡从哈奇集团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建设一家维生素厂。

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余下的就是人的问题了。

沧化科贸现在有200多名职工,这些人都是沧海化肥厂的待业青年,干活倒是有一把子力气,但从事化工生产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高凡和廖德荣、海青文等人在一起计算过,维生素厂的生产需要800名以上的熟练操作工。

这里说的熟练,倒并不需要他们过去从事过维生素的生产,而只需要有化工生产的经验即可。化工产业包含的产品种类众多,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有着不同的流程,但其中也有一些共性。

比如化肥厂的熟练操作工,转去从事石化生产,上手也是非常快的。但如果你找几个机械厂的车工、铣工去管那些阀门、仪表,他们就会如坠五里雾中。这就叫术业有专攻。

正好,茂林省化工厅此时也正在头疼延秀、武源两家化肥厂的关停问题,其中最难解决的就是两千多干部工人的转岗安置问题。

高凡有一百个理由相信,化工厅是希望维生素厂接纳这些转岗职工的,毕竟维生素厂也算是化工厅名下的产业,有这样的义务。

高凡也想要这两家化肥厂分流出来的职工,不过他想要的只是其中的熟练工人,以及少数有真才实学的管理干部。对于另外那些吃嘛嘛香、干嘛嘛不灵的大爷们,他可不想揽过来侍候着。

他虽然没有在延秀、武源两家厂子做过调查,但凭着在沧海化肥厂的经验,也知道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为了避免日后化工厅强行塞人进来造成的麻烦,高凡就得先下手为强,联合延秀、武源两个厂的厂领导,把自己想要的人先接收过来,把各个岗位都填满。两家厂子的干部职工一共是2000多人,维生素厂需要的是800人,按40%的比例筛选,招进来的人素质应当是过得去的。

();()  到时候,化工厅再想把其他人安置过来,高凡就可以说自己已经人满为患,爱莫能助了。

选人的标准是明确的,那就是有经验、有敬业精神,还得听话。但两个厂加起来两千多人,哪些人符合这个条件,哪些人不符合,却不是高凡能够掌握的。

他也不可能像后世那样搞个面试啥的,且不说化工厅不会容许他这样做,光是对两千人一一进行甄别的工作量,就足以让他崩溃。

这件事,只能是让原来的厂长来办。

“你这个小子,你是想让你殷伯伯帮你做得罪人的事情是吧?”

殷宝文用手指点着高凡,半真半假地谴责道。

“殷伯伯说话理太偏。”

高凡同样是用调侃的口吻说道,“我们这家维生素厂是外资企业,外国人对于员工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那些在厂里干了几十年,连读个仪表都会读错的工人,进来也会被淘汰,到时候还会丢咱们中国人的脸。

“现在我请殷伯伯帮忙把把关,把那些滥竽充数的人事先筛选掉,也是为了避免在外国人面前丢脸。

“再说了,那些平时干活认真、肯吃苦的职工,殷伯伯难道就不应当给他们一些特别的照顾吗?”

“这事不好办。”

殷宝文皱着眉头说,“你爸爸也是当厂长的,你应当知道,厂子里越是不干活的人,就越是能闹。如果他们知道我把能干活的人推荐给你们了,让他们那些人回县里待岗,他们非得把我的办公室踩爆了不可。”

“这可由不得他们。”

高凡说,“殷伯伯,这件事你可以先跟县里说好,维生素厂招工的问题,是涉及到国际影响的事情,如果出现一部分工人闹事的情况,恐怕县里也是要吃挂落的。”

殷宝文苦笑道:“小高,你这不是逼我吗?真出了这种事情,县里会不会吃挂落,我不知道,但我肯定是要吃挂落的。回头县里要处分我,工人还埋怨我,我岂不两头不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