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国芯事件陈跃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七章 报告大会(第2页)

越读书越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跟那些青史留名的人相比,他既不能在七岁时像骆宾王写出《咏鹅》,也不能在七岁时如司马光般聪明懂得砸缸,更不能在五六岁时效仿曹冲称象。

如果没有张国华夜奔火车站,说不定伤仲永就是其最理想的结局。

“哦,真正的天才我只在书里见过,像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以及骆宾王咏鹅,不满十岁的他们能做出千古传诵的壮举,可谓是真正的少年天才。

而我在他们这般年纪,只会到处疯跑和惦记着哪里有好吃的东西,连天才的屁股都摸不到。

所以我不是天才,跟你们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成长在皖南山区的工厂子弟。我能够做到的事情,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做到。

不过‘少年天才’这个强加给我的头衔也有一定好处,就像现在我可以坐在台上乱讲,而你们只能坐在台下认真听。

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之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那么不妨换一种角度思考看待,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习惯了说教式的宣讲,周逸如此直白又独辟蹊径的讲述,马上为他赢得了底下同龄人的阵阵喝彩。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是走出大山的必由之路’,这是张国华校长拟定的主题。

不过我不想就此罗列理由来证明其正确,而是简单从我自己在市里读书的所见所闻来讲一讲,到底结论如何交给你们自己评判。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考试是不是公平的?

或者直接以中考为例,沪江市中考到底是否公平?

觉得公平的举手!”

新奇的问答方式,惹来底下听众积极参与互动,哗啦啦一大片人都将手举了起来。

“你说一下为何觉得考试是公平的?”

指着前排的一位学生,周逸开口询问。

“呃——考试只看分数,谁分数高就录取谁,这很公平。”

被点到名的学生很快就将大家的心声说了出来,引来大家阵阵掌声以示支持。

“有人有不同意见吗?”

周逸连问了两次,都无人敢站起来应答。

“那我就谈谈自己的意见,那就是考试既公平,又不公平!

公平的理由就像刚才同学所说,那就是一视同仁以分数作为评判依据,择优录取。

大家一起参加考试,站在同样的考场,面对同样的试卷,最终只能依靠分数来评判优劣,统一标准下输的人心服口服。

这是一种广义上的公平,但在广义公平下却蕴含着狭义的不公平!”

整个操场鸦雀无声,所有听众都被周逸的话题吸引,就连带队老师们都纷纷驻足侧目,等待他来揭晓答案。

“狭义的不公平在于参加考试的人先天起点不一样,存在地区差异。虽然同样接受了九年教育,但有些人一路上都有名师相伴,并且掌握各种高效学习方法,知识量远远过同龄人。

就好比我们山里远志中学的学生,去跟市区复旦附中的同龄人考试比赛,不出意外都会败下阵来,因为我们受各种客观因素限制,无法将课程学得深入。而对方却能利用客观条件的优势地位,在名师指导下学得深入浅出,领先我们一大截。

就算我们能跟他们同场竞技,但实际上差距在踏入考场之前就已经决定,看上去的公平其实早就已经处于不公平状态。

所以我们在山里,天生就已经比市区的竞争对手要处于不利地位,要想在考场上赢得公平,就必须比他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来尽量填平这个差距,才能追求到所谓的公平。”

此番充满了辩证主义的话,竟然是从一个年仅13岁的少年口中说出来,着实让现场大人们大吃一惊,他们之中许多人对社会的认知竟然没有对方透彻。

俗话说三岁看老,周逸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姿态,已经有了小周厂长的做派,这让许多职工感叹周家光耀门庭,虎父无犬子。

“那我们要如何去做才能追求到公平呢?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量将自己跟你的竞争对手处于同样的环境下,大家接受一样的教育方式,听从同一个老师教导,那么在踏入考场前就能最大程度保证大家都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之上。

……

我们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而言之就是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那么要想胜出的话,只需要跑得比你身边的竞争对手快,就能先占据有利位置抢占有限的资源。

……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努力走出大山,争取跟市区的同龄人同场竞技,才能不被时代抛下,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周逸所作的报告,震耳聩,改变并影响了许多小三线子弟的人生,让他们早早为走出大山做足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