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回古代搞刑侦免费阅读全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86 贺兰通判(第2页)

他问:“这善堂只有你一个人照顾这些孩子吗?”

荣欣月道:“照顾生活起居的确实只有我一个。”

“那你这有多少个孩子?”

“七十三个。”

伯景郁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多孩子你一个人怎么照顾得过来?”

光是做饭洗菜,七十三人都得做好几锅饭,没有两三个时辰,怎么弄得完?

荣欣月解释:“周边的一些邻居会来帮忙,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自己洗衣服,我也会教他们做饭。”

换作是庭渊,他也没把握能够照顾得了这么多的孩子。

“还好,这些孩子都很懂事,他们会主动帮忙分担一些活。”

这些孩子们学会这些,将来离开善堂,能做饭能洗衣服也能照顾好自己。

庭渊觉得这通判夫人已经做得很好了。

伯景郁问他,“若你不找人帮忙,将来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这些孩子怎么办?”

荣欣月道:“若我真干不动了,自会找人帮忙。”

荣欣月还要给孩子们做早饭,两人没在善堂待太久。

出了善堂,找了个早餐铺子,打算吃饱了去衙门找贺兰阙。

伯景郁与庭渊说,“她完全可以多收一点钱,多请几个人,何必让自己那么辛苦。”

庭渊却不赞同他这样的想法,“因为你有钱,你的惯性思维是花钱去买别人的时间来为你服务,荣娘娘不一样,善堂里有这么多的孩子,孩子看到什么就会学什么,荣娘娘之所以这么辛苦,告诉孩子们想要什么东西是要付出劳动的,想要穿干净的衣服就要把旧衣服洗干净,想要吃饭就要自己洗菜做饭,孩子们从小就会干活,将来离开善堂,自然也就知道衣服要怎么洗,饭要怎么做,不会饿死。”

这种行为教育意义大于形式意义。

这是伯景郁理解不了的,他出生在帝王家,注定的是自己不用付出劳动,就能够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这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想要什么,都得靠劳动获取,他们没有伯景郁这样有花不完的钱。

庭渊道:“这就是穷人和富人思维上的差异,穷人想的是付出劳动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富人想的是付出金钱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伯景郁:“没钱她可以多收一些捐赠。”

庭渊笑了笑,轻轻地摇头,“你还是没能理解这个逻辑。”

这不怪伯景郁,而是他的生活层级形成了他的价值观。

“她不愿意多收钱,就是不想让孩子们养成一种不劳而获的意识,以身作则告诉孩子们想要养活自己得靠自己的努力,转头为了让自己不辛苦就多收善款请人来帮她做事情,自己打自己的脸。”

庭渊道:“这不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你都可以多收钱让别人替自己工作,我为什么不能不劳而获?

“你想一想这种行为,是不是一种变相的不劳而获?”

伯景郁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算。

因为这也是没有付出成本的。

现在看来,荣欣月的做法是很有必要的。

伯景郁问庭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思维?”

庭渊也是出身富户,家里有的是钱,虽然在富商堆里排不上号,可也能算得上富甲一方。

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思想观念,与自己截然不同。

庭渊:“或许是我没有像你这么有钱吧。”

他没有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是因为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通过不断付出努力获得回报,想要什么东西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而非不劳而获。

伯景郁从小接受教育就是别人都是来为他付出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自然他们两个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是不相同的。

用过早饭,两人前往县衙。

伯景郁上前与守卫沟通。

守卫拦住他问,“做什么的?”

伯景郁道:“我是来找贺兰通判的,他在衙门吗?”

守卫问:“你找通判大人什么事?”

伯景郁:“我与他的儿子贺兰筠是好友,过来看望通判和夫人的。”

这霖开城内没有几人不知道贺兰通判的儿子在不久之前被人杀害,守卫有点怀疑,问:“你如何能够证明自己与贺兰大人的儿子相识?”

总不能是个人来找贺兰通判,贺兰通判都得见。

伯景郁道:“你就与他说我姓哥舒,从京城来的。”

“那你等着,我去给你通报一声。”

他与庭渊在外等着,不多时,守卫出来与他们说,“通判大人让我带你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