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秦 摊牌了 我是秦始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全民一统共识(第3页)

许尚顿了顿,继续道:“老夫特地准备了九品中正制,以及清官和浊官的默认潜规则。”

“其中九品中正制,便是在朝廷增设吏部,再根据九州三十六郡,对应每一郡推举出德名兼备的大、小中正,专司干才品称!”

“而具体的品称等级又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大小中正需要根据乡贤里选,详述干才的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外加评语。再由吏部的名义把品称表格向左、右丞相呈递、决议,最后由皇帝拍板任命。”

……

九品中正制。

上接两汉察举制。

下启隋唐科举制。

那么问题来了。

许尚为何不直接把科举制度搬出来?

原因很简单……

在大秦学文识字是一种封妻荫子的特权,没有军功,你的后代就不允许识字。

所以。

科举制毫无意义,民智都尚未全部开启呢!

而且即便许尚把科举配套的宣纸研究出来了,也极难推的动。

因为宣纸加了文字和学识的传播,动摇了关中军武阶层的荫子特权。

同时。

竹简也会因为宣纸的大量出现导致贬值。

天下贵族、豪族、富户都不会答应!

最后。

宣纸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全民教化,那就离不开儒家经典……

而当前儒家是不提倡随意传播先贤典籍的,他们会认为有违礼法,对春秋先贤是为大不敬。

综上。

宣纸、雕版印刷术等等,在大秦初期是推不动的。

阻力太大了。

所有人都不同意,即便始皇强行下令落实也没用的。

这就注定搞不了科举制。

只能把九品中正制搬出来顶一下了。

“才分九品,仕分浊清!”

许尚一锤定音的道:“九品中正制的品称,关中文武阶层和一统外客干才可以占据上三品和中三品的清官,陵邑子弟则只能担任下三品的浊官实吏。”

“除非陵邑子弟的政绩表现极好,方可提拔为中三品做为表率!”

“如此,地方郡县行政既有了源源不断的秦吏进行补充缺额,关中文武阶层的切身利益也没有太过受损!”

“两者兼顾,我大秦哪怕不能千秋万代,也能百年不衰!”

……

按照许尚的预估。

只要陵邑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清官、浊官制度能够顺利施行下去……再加上【国运论】的前三讲内容……

大秦的二世国运,理应延长至百年!

至于百年以后。

那就得看关中文武阶层的腐败程度,以及中原万民的怒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