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1页)
短暂的午休过后,就是下午的安排了。
宁妃负责今日宫里的宫务,显然也是做了十足的准备。这次来宫里的,许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夫人,一到午后精神就有些不济,哪怕陪着太后说话也是无精打采的。
为了照顾这些人,再加上太后有看戏的喜好,宁妃特意让钟鼓司那边安排了戏曲。
坐着看看戏、唠唠嗑,既不用耗费体力,又能讨太后欢心。
慈宁宫是有单独的后花园的。
在后花园里搭好台子,摆好桌椅,在摆上些吃食茶点,众人落了座。
这还是祁黛遇穿过来后第一次看戏,看得还是当世最顶级的表演,兴致昂扬。
先是偷偷的用手机拍了个照发了朋友圈。
九月初九,祈福、看戏、嗑瓜子。
配上九宫格,努力将在场的所有人都拍进去。
欣赏完照片,祁黛遇将注意力放在戏台上。
如今流行一些杂剧、传奇。听说民间《牡丹亭》正是火热,但这一曲不太应今日之景,所以没有安排。
为了衬重阳之景,大部分曲目取材《二十四孝》,也夹杂一些当前流行的曲目。
祁黛遇翻看戏曲单子,曲目种类还挺丰富的,什么《斑衣欢》①、《行孝道郭巨埋儿》②、《西游记》③、《女状元辞凰得凤》④……
看到还有《西游记》的时候,她眼前一亮,结果等演到了这一曲才知道,这时候的《西游记》和她知道的那本书不太一样,是更早的作品,也是讲的唐僧带着三徒儿西天取经的故事。
祁黛遇上辈子还没有正儿八经的现场看过戏曲,原本觉得自己会不太适应,结果却并没有。钟鼓司的人训练有素,演技、戏腔功底十分扎实,她很快就投入进去,演到精彩之处时,连瓜子都忘了嗑。
不过吧,毕竟也是经历了现代各种电视剧、电影洗礼过的人,戏曲的魅力虽大,但要是遇到了不喜欢的剧目,还是看不下去,比如《行孝道郭巨埋儿》这种。
这一曲祁黛遇是看不下去,也不想看。
于是溜号听其他人说话。
妃嫔们分到的位置不算太前,但比较靠拢。
因为之前苗美人的话,其他人的心思都不在看戏上,反而有意无意地观察着那些年轻女眷。
还真让她们找出了几个“假想敌”
。
顺着她们的眼神,祁黛遇看过去,主要有两位。之前都上前给太后请安过,所以她还记得名号。
一位是四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女儿,一位是三品大理寺卿之女。两人均是容貌气质出众之人,一言一行也明显被叮嘱过,十分规矩。
若仅仅是容貌出众也就罢了,这宫里最不缺好看的人,更让众人揪心的是,这两位父亲的官职。
三品、四品官员看起来不如那些一品、二品的权臣,也比不上王公贵族身份的尊贵,但左副都御史和大理寺卿正是圣上如今得用的人,妥妥的朝中新贵,圣上跟前的红人。
这也就意味着,哪怕皇上对这两位女子不感兴趣,说不定也会为了恩赐两位官员,将这两人纳入宫中。而进了宫,说不定又会看在她们父亲的份上,恩宠有加。
毕竟宫里如今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淑妃圣眷浓厚,不就是因为其父是皇上的股肱之臣吗?
当然了,淑妃能一直受宠,肯定还有其自身魅力,不过此时的妃嫔们却不会想这些。
她们只知道,若是这两人进宫,自己又要多一个劲敌了。
尤其是位分稍微低一些的曹才人和马才人,心中的烦躁几乎掩藏不住。
这些眉眼官司,祁黛遇看了两眼就没管了。她也管不着啊!别说她不在乎这两个人能不能进宫,她在乎了,又能怎么样呢?她一无宠爱,能安安稳稳到今天全靠着皇后娘娘;二无家世,想多探听探听这两位姑娘的性子,娘家都使不出力。
所以还是别管了。
瓜子嗑多了有些渴,祁黛遇又多喝了几碗茶水,突觉有些尿意,便悄悄离席更衣。
慈宁宫安排更衣的地方在一个小耳房,祁黛遇更衣完出来,再往后花园走时,却瞧见一个有些眼熟的身影急匆匆往外走。
“那是坤宁宫的菊意?”
去坤宁宫请过几次安,祁黛遇也把皇后身边的四个大宫女认清了,没看错的话,刚刚匆匆离开的就是菊意。
石榴:“是菊意。”
祁黛遇皱眉:“可是大公主出了什么事儿?”
皇后要出宫,自然不可能带着还小的大公主一起。太后娘娘喜爱大公主,怜她年纪小,又怕皇后不在宫人照顾不周,刚好大公主今天也要来慈宁宫给太后请安,就让人将大公主带到慈宁宫偏殿照顾。
而现在所有人都在后花园那边看戏,前殿难免人手不够,祁黛遇就担心是不是大公主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