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中国历史新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5秦襄公的立国之路(第2页)

因此秦襄公的第一步走得很顺当,甚至可以说是如履平地。

而秦襄公的这个政策也确实想得很好,而这一点将在后面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从中也让我们可以看到秦襄公作为一个管理者,理应具备的敏锐判断力和战略眼光,以及一种坚毅的实施魄力。

秦襄公二年(公元前776年),戎兵再一次大举入侵秦地,当时,守卫犬丘之地的将领是誓代父报仇的世父。

戎兵临境,在兵力上见弱的世父自知难以抵挡,但秦人的热血不允许他在任何一场战斗中不战而降。

这种血性支撑着世父,他誓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尽全力量抗击西戎。

世父精神的感召,加之浸染在每个秦人身上的野性,使秦兵在大敌面前临危不惧。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坚定决心:城若亡,人亦亡。

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世父率众奋力抵挡西戎的进犯。可惜,秦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再次败在了西戎的手下。

世父在城破的一刻仍坚持奋战,最终被西戎的士兵所俘。可怜世父,为父报仇的豪言尚未实现,就先有步入其父后尘的危险。

这次败仗对本已衰微的秦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幸好秦襄公英明。

他一得知犬丘大败,兄长被俘,便立即请求亲家丰王利用他在西戎的影响力救救世父。

丰王毫不费力地救得世父,世父也得以免步其父后尘,被西戎放了回去。

当然,西戎在对与秦人的关系上的考虑也是世父被放的原因之一。

毕竟,秦人占据抗击西戎的战略要地,西戎不敢与其结下太深的心结。

世父若死,对西戎并没有任何意义和好处,相反只有坏处,就这一点,西戎也没有杀世父的理由。

这件事情就像常说的:在政局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秦襄公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无疑是深谙此道的。另外,交际在这种事情上也实现了它的意义,而秦襄公在这一方面也是足以令人赞赏的。

就这样,在秦襄公的和亲政策下,秦人与西戎边打边好,像极了一对小吵小闹的两口子。

秦襄公在对待西戎方面作出了十足的努力,但若没有机遇,无论秦襄公如何努力,只怕也难以施展开手脚。

秦襄公的机遇便是西周,西周在周厉王统治时期早已元气大伤,难有回天之力。

西周的衰弱并不仅仅是为秦人带来机遇,中原大地上其他老牌诸侯国也都对王权虎视眈眈。

相较之下,秦襄公作为一个卿大夫级别的新晋官员,要付出的努力无疑要成倍的来计算。

秦襄公明白这点,因此他一上位就采取安抚西戎的政策,从而为自己腾出了时间和空间来争取自身内部的稳定展。

在这段时间里,秦襄公加强了和中央的联系,意在争取在中原的威望。

在扩展声望的同时,秦襄公也把功夫用在了版图上面。在这方面,他的第一步就是往东进,占据了汗邑(今陕西陇县)膏沃之地,并迁都于此。

汗邑便是陇县,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关陕钥匙”

的外号,这是关中通往西北的主要关隘之一。

迁都于此,不但为秦地进一步展生产提供了土地条件,最重要的还在于此举开始了秦人往东进的历史。

也意味着秦人已经不甘心偏居西北这片荒凉之地,而将眼光放到了东方的中原大地。

在秦襄公的努力下,秦襄公五年(公元前773年),这个新兴的邦国已经开始展露出它的头角,将自己的声望成功地打出了西北,在中原大国间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秦襄公能做的都做了,这时候他要静待一个时机。他感受到了这个时机的来临,并做好准备用他牢牢地抓紧它。

事实没令秦襄公失望,没错,这个机会已经来了。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由他制造了一个很有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

而这起事件作为一个导火索,彻底改变了天下的局势,从而使秦国从一个地方小邦晋升到了与齐、鲁地位等同的诸侯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