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1页)
答案不言自明。
两个人一起沉默下去。外面的雨声又清晰起来。就这样怔怔地对望了许久,我说:“不早了。睡吧。”
这件事情这么一闹,我的好心情和某些见不得人的龌龊念头,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现在崔叔闻就安安静静地躺在身边,两眼紧闭,呼吸平稳;我侧过身子定定地看他,什么事情都不想干了。
第二天一大早,那些书肆的伙计就把怀瑾的书都送到了,大大小小五六口箱子占了半个屋子。我看着侯叶一个一个把他们领到账房去给钱,看得我牙疼——明明是父皇一时兴起要办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我掏银子!
怀瑾的教训
我叫人把书都抬进院子里,随手在书箱里面扒拉一番,才发现这些书虽然多,却是同一个集子的不同刻本。上面题的都是一样的三个字:素已闲。
怀瑾十六岁的时候曾经自己选了百来首诗编成一个小集子赠送给文友,就是这本《素已闲》了。去年他病死之后,市面上立刻出现了十几个版本的《素已闲》,收录的诗不尽相同;有些连字句都不一样,校勘起来都是个大麻烦。
我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很是头疼。
因为《素已闲》收录的诗只有区区百来首,在怀瑾的诗里占的分量极小,所以各家书肆又到处高价搜罗怀瑾从未面世的诗,争着出了一堆书——那些才是这几箱书里的大头。看看封面,都是《素已闲补集》、《素已闲补遗》、《章王全集》之类,里面补录的诗大多是怀瑾跟朋友游玩饮宴时写的,有的根本就是别人写的,真伪难辨。
我脑子突然一转——不知道这小子写诗有没有留底稿呢?如果有,应该是在宫里……
我顿时想揍自己一顿:去问父皇要不就完了?哪用的着这么麻烦!
但是……现在还不能进宫。
我穿了朝服,打着呵欠坐了轿子到翰林院监工去。崔叔闻的轿子跟在我后面,进了翰林院又是好一番寒暄。韩笑卿亲自带着上下的学士修撰编修在门口等着,我说了一对客气话,边说边盯紧了崔叔闻。这小子……在翰林院呆了这些天,还不知道跟韩笑卿勾搭到什么地步了……
我就那么一失神,院门口那十几双三十来只眼睛就都在我身上和崔叔闻身上来回扫个不停。我咳嗽一声:“崔大人,咱们进去吧。”
崔叔闻腰杆一收,胸膛一挺,下巴挑到了屋檐上,顽强不屈贞烈无比地从那伙人中间穿了过去。
我很想对他们说:本王冤枉。
到现在为止,本王连他崔翰林的一根汗毛都没摸到!
翰林院的院子不小,里面房舍层层叠叠,编修以上的官儿都各自有自己的书房。我初来乍到,自然没这待遇——估计韩笑卿也没把我放在眼里。我溜了一圈,回头说:“也不必另外给我找地方了,就在崔修撰的书房里添张桌子就行。”
韩笑卿眉毛一挑:“王爷,依下官愚见,毕竟皇上钦点了苏学士为主编,王爷您还是和苏学士在一处妥当些。”
我只得点头答应。崔叔闻哼哼冷笑了两声,自己回他的地皮去了。我紧跟着他过去,在身后把门一关,两手抱胸靠在上面:“崔大人,我真的是想呆在你这边……”
他扔了个白眼过来:“王爷你想这一天应该也想了很久了,快到苏大人那边去吧,又何必耗在下官这里?”
我叹息:“罢了。我去了。你终究……”
说不下去,只得走人。
虽然父皇钦点了苏青溪和崔叔闻编章王诗文集,但是整个翰林院的人都停了手上的事来帮忙。我的桌子一摆好,韩笑卿就把人都召到跟前,七八个人讨论了一整天。下午时分终于有了些眉目——怀瑾这集子里的诗文按赋、序、表、记、志、应制、酬答、杂诗分卷,因为杂诗最多,又分成了四卷。大的目录拟好,接下来就该往里面塞诗文了。我想了想,跟韩笑卿告了假,递牌子进宫去见父皇,求他让我看看怀瑾的遗墨。
父皇于是打发我去见怀瑾的娘颜妃。
怀瑾封王之后并没有搬出皇宫另立府邸,颜妃也还在原来的思露宫住着。我之前见过她一回,但只是点头行礼而已,甚至都记不清她的样貌。这次一去,才发觉她是个相当和蔼的妇人——应该说是和蔼得有点过了头,先是叫人上了一堆果脯糕点,然后细声细气地夸了我一番,说这可是皇上第一次派太子之外的皇子办差事;又哭了一阵那短命的怀瑾,最后才命人拿钥匙开箱柜去取怀瑾的手稿给我。郑重叮嘱:怀瑾还活着的时候,这些就是他的命,千万小心保管。
我自然是要连声答应的,她又说:“平日里千万谨慎些,不要随便在外面吃东西,天黑之后千万不要出门,若是身子有什么不适,别拖着,还是立刻找太医吧。”
我大概明白她的意思了。想起昨晚在那张纸上看到的东西……我真恨不得能张口问问,她究竟有没有听说过什么事。
那些人……他们究竟是怎样加害我娘的?
然而我只是道了谢,然后揣着一只大大的木盒子回了王府。
一阵心乱如麻,不如去看怀瑾手稿。读着那上面或整齐隽秀或凌乱潦草的文字,和在诗集中的感觉略有不同。
这些手稿都按时间年份排得好好的,所以能看出他那一年,究竟在想什么——
十一二岁之前,什么都写,风花雪月,杨柳楼台,飞禽走兽,看到什么写什么,甚至还有咏蚂蚁的,非常可爱。
到了十三岁,他的诗里开始出现了一个人。这一年里,他写的不是今天在何处见到了那人一眼,于是花红柳绿阳光明媚;就是好几天没见过那个人了,于是冬天到了,万物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