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第1页)

季槐风忙说:“我叫季槐风,他是顾小橹,我们是牛牛村的——”

然后把刚才和拿枪人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林旭“哦”

一声,又说:“我想起来了,我见过你——你是烧木炭的对不对?一平,我上次出去买的那几十斤木炭,就是跟他买的。”

这么一说季槐风也想起来了:“你是用一件衣服跟我换的——”

黑洞洞的枪口终于放下了。林旭让季槐风把顾小橹放在厨房的火塘边上。火塘里烧着暖暖的火,旁边铺着一堆软软的干草,想必这屋子的两个主人常常坐在旁边烤火。

屋子的主人也介绍了他们自己。开门的叫林旭——刚才已经听过了。拿枪的叫樊一平。樊一平在灾前是个天文学家,他们比一般人更了解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就在大多数人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出门避祸的时候,他们就非常果断地从一个乡民手中买下的这座小屋,然后几乎是花尽了全部的积蓄买下所有以后能用得着的东西,再雇人运到这里。

季槐风看看四周:“你们花光了所有的钱那买下的东西得有多少啊?”

但是看看这屋子里,除了日常用得上的,并没有多余的东西。

林旭笑而不语。季槐风明白了,他们准还有别的放东西的地方。林旭拿去和自己换木炭的那件衣服是旧的,没准还是他们自己穿过淘汰下来的呢。

季槐风把顾小橹放下。林旭站起来,“啪”

地按下一个按钮。原本有些昏暗的室内突然亮了起来。

季槐风几乎是吓了一跳。头顶射下来的光虽然算不上明亮,但足以让令他震惊。这微弱的白光——分明是电灯才能发出的光!

这两人居然能用电灯!这就说明他们这里应该有电!

林旭丝毫不觉季槐风的震惊,自言自语说:“好像有点暗”

说着走过去摇动一架小小的机器上的手柄。不一会儿,那灯光果然变亮了一些。季槐风明白过来,他们用的是手摇式的发电蓄电机。林旭一边摇一边说:“一平,给顾——看看吧,季槐风可是温暖了我们一个冬天啊!”

他说得有些夸张。季槐风“噗”

地笑出来,反过来安慰他们:“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他以前就常常这样晕倒,过段时间就自己醒了。我就是怕他在外面着凉。”

那二人点点头,也就由着他了。季槐风自己坐稳,把顾小橹抱起来,缓缓地给他按摩太阳穴。林旭好奇地凑过来看他:“没想到是这么文静的人”

季槐风知道他说的是顾小橹扎伤周利民的事,没想到这事竟然传得这么远了。于是摇摇头,坦白地说:“他有病。”

说完顿时觉得有些悲凉,放低声音说:“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手里摸着顾小橹的脑袋,声音里满是无奈。“他最近,好像越来越严重了”

就在这时候,顾小橹忽然大叫一声:“槐风!”

真相大白

顾小橹大叫:“槐风!槐风!”

这么叫了几声,季槐风以为他醒了,慌忙应道:“在这里,我在这里呢!小橹,小橹——”

然而仔细一看,才发觉顾小橹两眼紧闭着,依旧是昏迷不醒的状态。刚才叫的那几声,应该是在梦中喊的。那声音很恐慌,大概是梦见了什么很不好的事。

林旭和樊一平面面相觑。林旭向季槐风说:“我们这里有些药——有种针剂注射以后能让昏迷的人苏醒,你要不要”

季槐风犹豫片刻,摇摇头。林旭劝他:“他现在如果还在做噩梦,一定很难受。不如让他醒过来——”

季槐风抱着他的脑袋,“他因为生病,曾经忘了很多事。最近他每次做梦都能想起来一些。要是故意打断他,他也许会不高兴。”

樊一平不解,“你们是一块儿的吧?他从前的事你还能不知道?你告诉他不就行了?还是以前你做过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所以不敢让他知道啊?”

樊一平的话实在是一针见血,季槐风噎得说不出话来。樊一平笑笑:“看,被我说中了吧。我跟你说,纸包不住火,该知道的还不如早点让他知道。从前的人犯了法,还有个坦白从宽呢。你们现在都好好地在一起了,把真相告诉他又有什么要紧的?你捂着不说,反而像做贼心虚。”

林旭也跟着帮腔说:“对啊,你这样一直瞒着他,还有个问题,那就是他会觉得你不相信他,觉得你不相信你们之间的关系——我说你也真是的,小行星都撞地球了咱都能活下来,还怕什么呀?”

季槐风看看他们两个,忽然有点豁然开朗。

“就这样告诉他?”

樊一平耸肩:“总好过等他自己想起来,再自己回来找你算账。我看——”

他瞟一眼还在昏迷的顾小橹,“这日子也快了。”

大约又过了半小时,顾小橹终于醒了过来。季槐风看他表情呆滞,眼神木木的,又是给他按摩太阳穴又是给他灌水。顾小橹愣愣地爬起来:“这里是哪里?”

季槐风拍拍他的脸:“你忘了?我们出来找种子,在这里发现了一栋房子。你看,他们是房子的主人,林旭,还有樊一平。林旭还跟我们买过木炭呢。”

林旭和樊一平向他笑笑。林旭说:“你在外面晕倒了,季槐风就带你进来休息会儿。怎么样?好点了么?”

顾小橹揉揉额头:“我没事了,麻烦你们了。我和季槐风今天是空手出来的,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谢你们。”

林旭半开玩笑地说:“下次我们去买木炭的时候多送我几块。”

顾小橹答应得很痛快:“行!反正是他烧的。”

季槐风噗地笑出来:“你倒乐得慷他人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