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新火星人3ds max 云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76 柯伊佰带(第1页)

接下来,他们要重返位于外太阳系的柯伊佰带,去实施“天炉”

计划。等他们赶着冰冻彗星再回到火星上空时,已经是7年以后的事了。在这7年的时间中,“天盾计划”

将挥出巨大的作用,火星上空的“人工磁场”

将保护火星的大气不再向外逸散,等他们将彗星赶过来释放到火星表面时,彗星释放的温室气体将被磁场牢牢地锁定在火星上方的大气当中。

按照计划,他们必须要在移民大部队到达火星上空前的半年时间内完成全部任务。但在执行“天盾计划”

时所化的时间比原来预想的多了近1年时间,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下面工作时间的措置裕如。如果不能抢回这1年的时间,他们就不能保证按时完成任务了。

他们现在虽然逆着太阳的方向往外飞行,受到太阳引力的牵制,但是由于释放光了“天盾计划”

的设备材料,因此与来时能保持基本一样的飞行度。2个多月后将到达离开太阳5o—6o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在那里,将柯伊佰带内一些含有温室气体的冰冻彗星,通过改变其运行轨迹,促使它们朝着火星的方向飞去。在太空,因为基本上没有了空气,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了阻力,因此只要给物体一个始动力,该物体在没有其它外力影响的情况下,会向一个固定的方向做匀直线运动。运动的度大小和方向,就要看这个始动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制定火星改造方案之前,他们的探测器就对太阳系这一片区域进行了详细的探测,现了数不胜数的微小行星和冰冻彗星。这里可以说是太阳系内天体数量最多的一个地方。

柯伊佰带是一个位于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约3o天文单位)外侧,在各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附近的天体密集的圆盘状区域。这里聚集着天量的微小行星和行星的碎片,它们是来自环绕着太阳的原行星盘碎片,因为未能成功地结合成行星,因而形成较小的天体,直径大多不会过1oo公里。不过也有少量大块头的,太阳系已知的五颗矮行星,除谷神星外,其余四颗均来自于柯伊伯带。其中体积最大的是冥王星,直径达到了2373公里;质量最大的是阋神星,达到了地球质量的27%;还有像橄榄球一样的妊神星及轨道倾角很大的鸟神星。就连著名的哈雷彗星也同样属于柯伊伯带内的天体。柯伊伯带的由来,除了在太阳系形成阶段行星碰撞遗留下来的残余部分,还有很多是来自太阳从外围宇宙空间捕捉过来的冰冻彗星。可能是因为运动和密度的原因,柯伊伯带里面的小行星、彗星经常会生碰撞,然后又一次次地产生碎片,得到组成新的天体的机会。

探测器现了这里的冰冻彗星,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冰外,还含有大量的甲烷冰和氨冰。甲烷和氨具有远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效应,这些正是火星改造当中需要的温室气体,且火星大气中本来就缺少甲烷和氨,增加这些气体的含量,不会象增加二氧化碳那样有负面作用。而更让他们感到惊奇的是,里面居然还现了存在大量的氧气分子,显然这是最需要增加的大气成分。尽管他们也了解到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星云,那里拥有更多的冰冻彗星,但那里到火星要有几万个天文单位那么远,而这里到火星只有几十个到几百个天文单位远。于是,决定从这里引取氧气和温室气体到火星。

飞船开始进入柯伊佰带时,即受到了来自太阳和太阳系内各种天体的引力摄动。这些引力摄动对飞船的轨道和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先,飞船的导航系统需要不断调整,当感知到度偏差时,推进器会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进行调整,通过短暂点火或连续推进来调整度和方向,以使飞船保持在目标轨道上。其次,由于柯伊佰带中存在天量的小行星和彗星碎片,飞船必须避免与它们生碰撞。飞船上配备了先进的碰撞预警系统,这些系统利用雷达、激光等技术来探测周围物体,并及时向导航系统送警报。当检测到潜在碰撞威胁时,导航系统会立即采取行动,根据当前位置和度信息进行计算,并指导飞船通过调整轨道或进行紧急推进来躲避危险。但飞船数量众多、良莠不齐,有的飞船在穿越柯伊伯带时就生了意外,与一些小行星和碎片生了碰撞。

有一艘飞船不小心碰擦上了一颗形状很不规则、直径大约在15公里的微小行星,只得被迫停下来进行维修。这里距离太阳大约是55个天文单位,在维修的间隙,用探测器登对这颗小行星进行探测,现它的表面呈现出来偏红的颜色,这是含碳分子在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下才会出现的现象。他们取样后拿回飞船进行检测分析,居然现了有机物。在这个外太阳系的大环境中,最高温度也只有零下218c,这颗小行星上竟会产生有机物实在让人难以置信。根据分析,现这颗行星上的物质一半是由金属和岩石组成,铁、镁、铝、钙等金属元素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中。另一半则是由甲烷、氨和水构成的冰冻固体物质组成。在其中还现了大量的氧气分子存在。于是,他们推测,这可能与从太阳系外围来这里的冰冻彗星活动有关,冰冻彗星与这些小行星碰撞,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因而形成了有机物。

他们来这里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到目标彗星,并驱使它改变原来的运行轨迹,朝着火星方向飞过去。但眼前这颗行星与彗星的混合体,显然太大了,飞船不具备这样大的推力来使它改变运行方向。且这颗行星另一半是金属和岩石,只有一半的利用价值,不能作为目标。能作为目标的,以直径在1公里左右为标准,且是纯的全部由温室气体和氧气分子组成的冰冻彗星。只有这样大小的彗星,才可以加以推动使其转变运行方向,并且可以以更快的度运行。同时也考虑了这样一个因素,这样大小的彗星,当它们到达火星上空后,往下落到地面时,不至于会对地面造成不可预知的巨大冲击。其中有一小部分的物质在下落过程中即可与空气摩擦而受热熔化掉,余下的在和地面生猛烈撞击后四分五裂而得到彻底释放。如果在南极和北极上空扔下,则会使得这两个地方的冰盖被撞击而引地下水冰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释放,一举两得。

飞船开始一一接近这些彗星,并进入与目标彗星相对稳定的轨道。他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先后根据彗星的物质成分、运行度、质量大小、轨道参数等因素,一共选中了3oo颗目标彗星。

接下来就是要将这些彗星原先随主带圆盘一起运转的轨道加以偏转,使之朝着太阳系内层火星的方向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