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强颜欢笑背后的心酸谁能懂的句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0章 新房议事(第2页)

。。。。。。

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

强原先以为只要搞好农家乐,有事给大家做,有钱给大家花,有房分给大家住,滨江村的一切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就是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儿,硬是活生生地把广大村民们的原来笑口常开的模样给折腾得变了形。

也难怪,滨江村自强带领大家伙搞了农家乐公司之后,全村人很快就集体步入了小康的生活。这些原来一直是周围十里八乡的津津乐道的美谈,但细想起来,现在也的确快变成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了。如果不及时去解决它,农家乐迟早也会被拖垮的。

强通过农家乐公司的管理例会透了个风,说是周末的早晨九点钟要开个会,来跟乡亲们合计合计下,把这些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和自己还没有看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掉。

此风一出,立即在广大村民中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大多数的村民们早就希望有这个一个平台来调节调节一下这种“幸福的烦恼”

,所以一到周末八点半钟左右,除了十来个值班的,其他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地早早地就来到了农家乐可容纳两百来人的最大会议室里。

作为滨江村的主心骨的强的自然事儿多,所以来会议室一般都是踩着时间点的。而自己也习惯了来会议室时,村民们已经热热热闹地聊开了。

但这一次快到会议室门口的时候,强却看不到自己的身后有任何人在走动,甚至连脚步声都没有,心里咯噔了一下:莫不是自己通知得早,大家伙把开会的事给忘了?

强边摇着头边打开会议室的大门。

哇噻,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村民们原来早就到齐了。不仅如此,两百人的会议室原先计划能到位的一百五十人左右的,现在却黑压压一片挤得满满的。

强疾步走到主席台前,村委会的一行人马也是早就“恭候多时”

了,忙点点头后一清嗓子,会议室顿时鸦雀无声。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强的这种言前的动作。

强微笑着,看着台下热切期盼的两百多双眼神,朗朗声道:

“各位乡亲父老们,各位农家乐的股东们,大家早晨好!感谢大家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来这里共商村部大事。今天召集大家来这里的目的就不用我再重复了吧?不过我得把一些丑话说在前头,那就是:今天开会旨在暴露我们分房后存在的问题,任何人都有权利举手言,但任何人的言不能带有针对性,更不能带有个人的攻击性。涉及到的相关人员也不要因为言人提出的问题而耿耿于怀,否则今天的这个会就没有办法开下去了。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各抒已见。在座的各位如果不能接受我的说法的请举手!”

强说完,略一停顿,故意向台下瞪大了眼睛“扫描”

起来。

整个会场,两百多人竟然没有一个举手的,这说明大家都比较认可强的说法的。

强很满意现场的这种整齐划一的效果,于是接着说道:

“为保证会议的秩序,一会儿正式提出问题时请举手。我点名哪个举手人,然后他(她)就站起来,把自己想要说的问题说清楚,同时(面转向主席台的秘书)麻烦我们村委员会的会计兼个秘书做个记录。我点名的原则是:男女同举手的,女士优先;老少同举手的,老人优先。为什么要秘书记录呢?因为这些问题有的现场可能拿不出较好的解决办法,要之后再经过村委员进一步研讨来决定的。就算有好的解决方案也要写进明文规定里面去,以便日后我们对照着执行。但不管是谁提出的问题,最终均会给个说法的。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我们的分房方式制度化、程序化起来。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套着来解决了。大家觉得好不好?”

强的话音刚落,台下“好!”

、“要得!”

声音便此起彼伏的。

强一挥手,会议现场马上又安静了下来。

强一回头,看到办公室的小文员已经很“灵活”

地拿来了笔和纸,就微笑着向她点点头,然后向台下的村民们说道:

“好,现在正式进入了提问的程序。我点名的时候,只报姓名,不讲称呼啊。比如说有些人是我的长辈,本来不该直呼其名的,至少得带个叔啊婶的,但今天我全部不带的了。不是我不尊重长辈们啊,主要是为了秘书记录方便。好,闲话少说,现在正式开始了,凡是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刷,刷,刷,,,,,,强看到一只只想说话的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

“王老汉,你说吧。”

强看到王老汉一头的白,连胡子都是白的,就喊了他名。

“我来说下,我建议我们六、七十岁的老人们最好跟自己的儿女们分开住。我们老人跟儿女本身就有代沟的,长期住在一起,再孝顺的儿女也难免不产生一点情绪。都说:久病无孝子,牙齿跟嘴巴长期在一起都难免磕磕碰碰的,我们老人的确也有些让人讨嫌,事做不得饭却吃的得,有孙子带却还带不得的。不是我们不想带,儿女们不放心啊!所以,我觉得分开矛盾肯定会少些,这样比较好点。”

王老汉似乎早有准备,话匣子一打开,就是婉转的理由。

强不住地点着头,觉得第一个言的王老汉与其说是提出了老人与子女间的相处问题,倒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新的相处模式,不由得带头鼓掌叫好!

台下马上掌声一片。

等王老汉刚坐下,马上台下就呼啦啦地亮起一大片手掌来。

强看到人群中有一位年龄偏大的妇女也正举着手,因隔得有点远,自己有些看不清是谁,于是手一指,跟着朗声叫道:

“中间的大妈,您起来说吧。”

中年妇女腾地站了起来,笑着说道:

“强,我是你新妈的姐姐呀,按辈份你得管我大姨哟。切,小时候还抱过你咧。”

强不由得脸红一阵,略带歉意地笑着示意“大姨”

继续说。

“我是直心直肠的人,等下说的得罪了谁,就莫要见怪啊。我说的不仅是我们家的问题,可能还涉及到别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这两年连娶两房儿媳妇,两个儿媳妇也挺争气的,帮我们王家一年添一个孙子。现在孙子小还不觉得,等他们大点了,房子就明显不够住了。相反地,象朱老八家有七个女儿,眼看着一个个嫁出去了,朱老八俩口子我看很快就要住上四、五百平米的大房子啰。这也不能怪他,原来的制度就是这样的。有什么办法让这些多余的房子及时分配给人口增加的家庭呢?我知道这其中会也有难处的,因为我们的楼房当初设计都是两室两厅和三室两厅的户型,设计好的房型不可能再去随便改的,但是也总不能让一家人把多余的一两间房让给别人来住吧?这样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乱了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