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工程搅局(第1页)
(一百六十六)
敢为天下先。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许多工作都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的。
这事对于普通老百姓,往往有“百利而一害”
的;但对于一向以“钻营”
工程为主业的建筑企业的大小老板而言,却不尽然。
因为深圳这两年在反腐的问题上的力度越来越大,市面上最可能成为贪污交易温床的楼堂管所几被“赶尽杀绝”
。而“改头换面”
得以“生存”
下来的有限的私人性质为主的建筑工程自然成了建筑工程大小老板们的“众矢之的”
。
在建筑行业还能算是一块“肥肉”
面前,作为投资一方的甲方自然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肥水”
不想流到“外人田”
,尽管主管部门或明或暗设置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能碰的“高压线”
,但骨子里“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
的他们,为了给公开场合一个不偏不倚的公平形象,也为了保不齐以后有人“秋后算账”
找不到证据撇清关系,一般都会口头委托一家专业的代理公司进行公开招投标,私底下却用各种方式来暗示或明示,然后为“掩人耳目”
,大张旗鼓地进行摸摸乒乓球等抽签“做秀”
。那家伙那场面搞的跟真的一样,好像全是运气在主导着一切,任何一家中与不中与我业主无关啊!
这不,摸乒乓球这一类看似完全凭运气的游戏,很快就变成了甲方或其代表们为一己之私来任意操纵招投标的“幌子”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招标代理公司,他们为了争取更多的代理义务,不惜“以身试法”
破坏或改变这种游戏的规则,让原来一切的“不确定”
一下子变成了可以随时操作的“确定”
。所以只要甲方的代表够“狠”
够“黑”
,“言听计从”
的代理方就会提前做做手脚而精准地抓住甲方的真实意图。
天然的下家-乙方,对甲方的任何意思都会及时捕捉并“投桃报李”
“趋之若鹜”
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乙方都能扛得住的,看着动辄几百成千的的报名费、几十上百万元的质保证金一次次充满着希望而划过去,却一次次可能面临着“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的结局,搞多几次谁不心慌?!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坐吃山空”
吗?所以为了减免损失,搞不定甲方关系的投标公司们就开始就迫不及待地干起了串标、买标的勾当:或者开标之前找十家八家的资质单位来投一个标,或直接跟前来投标的十家八家当面承诺承担一切费用(一般会包括本次投标的报名费、有证件人员的出场费以及中标后管理费十到二十点不等的管理费),但中标后归自己的人来做。
雾里看花。一点门路没人的单位中标的就像中奖一样难,其实有时候比中奖还要难。
中奖一般还会分一、二、三等来,而中标不管多少家来投的,最终也只能有前三名入围的,而且真正的所谓中标有且只有一家,任你“串标”
几十上百成千家。中标后的乙方为了转嫁之前的开销成本,或者认真“做事”
,或者转包他人,自己直接按百分比抽走利润。时间就是金钱,一点不错,所以后一种做法被乙方广泛地运用。
于是,市面上就经常出现“中标的不会做事,做事的不会中标”
的尴尬。这好像体现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合理性,实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违规的“保险性操作”
。
前几年依靠修路得到第一桶金的颜忠旺,紧紧地抱住了陈村长的大腿,结果在强勇抽身走后,一下子丧失了现场的管理能力,只能靠陈村长的面子胡乱地“拣漏”
拣了几个小工程而已,因为中间涉及到村长自己的利益,所以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工程,也能让颜忠旺赚得腰包鼓鼓的。
而这一两年建筑市场的“风向”
突变,颜忠旺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明知工程中标率低得可怜那么低,但为养活一帮人,颜忠旺不得不走进了“买标”
做事的死胡同。哎,除非自己彻底不想干了,或改行了,要不然自己不“做事”
,还会把手头上的一帮做事的人给弄丢了,到时候真有“事”
做,还不知道上哪捞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