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宇宙如果没有生命有什么意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星际菜篮子(第1页)

根据舰队阵型分布,“m4o6-苏颂号”

位于资源舰阵列的第四排第六列。

它船尾后上方的远处,飘浮着编号“m5o6”

的“贾思勰号”

农业船。

无土栽培舱内,年轻的农业学教授袁家宝正漂浮在舱里,检查土豆苗的长势。

袁教授不仅有十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具有年龄的优势。今年才三十二岁的他,曾经是科大少年班的天之骄子。

高等学府深造期间,他选择了植物育种方向,工作后加入星合组织,成为航天育种项目的技术带头人。因此在盘古计划的优先人才选拔流程中,他直接脱颖而出,当之无愧的成为舰队星际农业技术骨干的第一人选。

延续实施三个多世纪的中国菜篮子工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航天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如今早已经升级为星际菜篮子工程。让进入宇宙星空的人类也能吃上菜、吃好菜,再也不是一个美妙的科幻梦想。

袁教授此刻身处的这个舱体呈巨球型,舱内以同心球的形式层层叠叠,每一层都布满了无土栽培、非常高产的红薯、土豆、番茄、洋葱等农作物,还搭配种植一部分高产的生姜和大葱。

袁教授正在这些农作物之间飘浮、穿梭,白色的航天工作服,年轻矫健的身姿,搭配手上拿着的农业科技设备,在他穿行时拖出一道光影,倒有些现实主义敦煌飞天的样子。

每层网状种植结构的节点上,设置着拟真光照器和环境监测装置。球心有智能种植计算机中心和农业机器人蜂巢。

各个分区内,农业机器人都在巡查作业,负责种植各环节的事务——如营养液施肥、修剪分株、苗种繁育之类的工作,都在系统设定的程序中有条不紊地执行。

农作物的种子经历过太空辐射变异筛选,以及交叉育种和基因改造,数代培育稳定后,已经完全适应宇宙环境。

现在只要培育得当,按照植物特性给予适合的光照,空气湿度和四季温度变化,保障养分供给的话,每亩种植园比在地球上还高产。

盘古计划总计制造了十艘农业种植型资源船,每船挂载两个种植栽培舱,每一个舱的内径都过一千米。

舱内沿着内壁向着球心,设置了四米一层间隔的无土种植层,由外向内共计一百一十八层。

因此,单个舱的立体种植面积总计约一亿平方米,等于大约十五万亩。

照此推算,十艘船总计二十个种植栽培舱,就能提供三百万亩的无土种植园面积。

而星舰无土栽培技术针对选定主粮品种的产能,已经能够达到年收四季,单季亩产一万斤以上的水平。

这样的话,一个无土栽培舱就能年产六十亿斤粮食,满足盘古舰队全体成员每人每日约三斤的主粮需求。

除去这一两个用于舰队主粮生产的栽培舱外,其余所有的农业生产舱,都将分配种植瓜果蔬菜或者生产工业、药业等原料型农作物。

民以食为天,盘古计划这十艘农业资源船,不仅兼顾粮食、动物饲料和各类工业生产原料的耗用,以满足总数六百万移民的复杂需求,还留有充足的余量以应对无法预料的意外情况。

离开无土栽培舱,穿过旋转管道后,来到了“贾思勰号”

的另一个球型养殖舱。

这个养殖舱内主要饲养号称“星际移民最佳天然肉食禽类”

——白羽鸡。

对于漫长的星际旅行,本着“不遗弃一飞克质量,不浪费一焦耳能量”

的原则,充分考虑星舰物质循环利用的效能,食物选择当以转化率为优先标准。

白羽鸡的饲料转化率极高,一斤半斤饲料就能生产转化出一斤的鸡肉。而且其鸡肉内含蛋白质比例和热量保留率,也是所有养殖动物中最高的。

至于猪、牛、羊之类的畜类还有各种高产鱼类,都在其他农业资源船里,设计一些空间出来,少量饲养用于偶尔给民众换个口味、改善一下伙食。

“贾思勰号”

的养殖舱也被设计成多层同心圆结构,并通过旋转产生离心重力。

每个圆环内层,都安装了不少棚舍和圈笼,其上方设置有纵横交错的滑轨。

带机械臂的养殖机器人在滑轨上四处穿梭,完成洒扫,清理、捡蛋、捕捉等多项工作。

养殖环境量化程控、人工智能系统以及生物健康管理系统的配置,让整个舱体成为目前人类最先进的大型生态循环饲养场。

毫无疑问,养殖这些禽畜类动物的船舱,必然会配备生物质循环利用系统。

食物残渣和动物粪便会被自动收集进入生物处理室,转化生成沼气,利用沼气为养殖舱系统和设备供能。

沼渣经生物分解后会进一步回收利用,成为调制农作物营养液的原料,并供给农业栽培舱作为液态肥料使用。

沼气燃烧和沼渣分解后的废气、废水,也会通过物化处理和生物处理,进一步地回收处置,确保没有任何资源被浪费。

除了挂载天然种植舱、养殖舱的农业资源船,另外有十艘工业食品船,它们也是移民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这些船里的生物工厂,采用十分成熟的动物干细胞提取培养法,制造人造肉。工厂使用工业机器人生产,全程智能控制。

数万个生物分裂池里,装满了营养液和正在分裂生成肌肉细胞的种子细胞。当细胞繁殖到一定质量和密度后,机械臂会将其自动捞出并转移到造型生产线。

在这里,机器人将根据不同肌肉纤维的质地,将清洗过后的原料拼配合成、压型整理成不同外观的原料肉块,然后混合人造脂肪、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剂,模仿出天然肉质的口感和气息。

完成这一步处理的初级原料肉,则会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被加工成不同的成品外形然后烹制为不同口味的半成品,最后分到各舰作为星舰食品包,供移民和船员直接烹饪食用,或者送入公共餐厅再次加工制作成各色菜式。

舰队人造肉生物工厂满负荷运转所产出的猪肉、牛肉、羊肉等品种,每天可以为移民舰队提供上千万斤的肉制品。

其他的生物工厂,则是用于人造淀粉、人造蛋白的原料制造,以及用这些原料进一步加工成各类食物。

另外,还有几艘资源船配置着大型微生物酵舱,专门生产维持人类生命和舰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最基础的材料:氧和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