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中的常山赵子龙常山位于哪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章 王芬被劫(第2页)

赵云暗道:黄巾贼也真敢开口,以每个人每天三斤的食量来算,这么多粮食足够一万人,天天饱食一年。

沮授摇了摇头,哀叹道:“眼下仓禀内,十万石粮食都没有!”

这些年来,天灾不断,粮食收成是一年不如一年,而今黄巾贼作乱,常山南部数县百姓被迫北迁,没有多少余粮的百姓哪能经得起这番折腾,很多百姓迁至常北,就已经断粮了,官府自然不能看着他们饿死,肯定要出粮救济,不然又何必让百姓北迁?

这一救济就是无底洞,三四十万百姓的吃喝,每天都是天文数字,再多的粮食也给你吃完。

这不,一向富足的真定都快见底了!而周围邻县早就向真定要粮了,而自身难保的屈平哪里会同意?

如今,最可恶的黄巾贼,一开口就要二十万石粮食,难道能从天上掉下来?

赵云没想到常山已经困难到这个地步了,他记得北迁时,元氏仓敖里的钱粮可都是运到了真定城,当时孙瑾是打算把真定城作为他新的治所,这也是周围县城向真定要粮的原因。

缺粮!缺粮!

忽然间,赵云脑中精光一闪,真定缺粮,那黄巾贼肯定更缺粮,不然怎么会狮子大开口!

除贼就应该从粮食入手,先灭了这支抓新任刺史的黄巾贼,不过呢就是风险有点高!

特别是新上任的王使君,可能有性命之危!

。。。。。。。。。。。

井陉县。

井陉县隶属冀州常山国,井陉之名因地形而得,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周穆王东巡狩猎时,来到此地,看到“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

,故名“井陉”

其实就相当于是个小型盆地。

井陉县全境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其东有土门关,西有固关,称井陉口,又名井陉关,为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太行八陉之第五陉。

并陉关背倚太行群山,遥望华北平原,扼晋冀交通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一幕幕刀光剑影曾在此上演。

历史上着名的背水一战,就生在井陉境内绵蔓河河畔。

战时,井陉是兵家必争,和平年间此地却是商贾往来并、冀的要道。

关城上,一直驻有一曲军队,战时扼守关隘,和平时期收缴过关税;如今冀州是黄巾起义震中,井陉关早已进入戒备状态,关门紧闭,兵甲森森;除了持官方通关文牒之外,一律不得开关。

井陉关以东十余里外一处隐秘的河谷内,藏有一支黄巾贼,粗略估计不下万人。

河谷小河边立着几顶灰黑的皮帐,清洌的河水缓缓流淌。。。。。

皮帐中,坐着一名皮肤蜡黄,眼神阴翳的汉子;细看之下,原来是张宝爱将郭太,此刻郭太正死死盯着面前之人,冷冷道:“尔信不信?老子将汝剁了喂狗!”

“君子危不忘忠义!唯死耳!”

被恐吓之人,昂着头,一脸慷慨赴义的样子。他就是刚跨入冀州地界,就被劫了的新任冀州刺史王芬。

王芬,字文祖,兖州东平国寿张人,八厨之一;曾深受党锢之祸,四处流亡,黄巾起义爆后,皇帝害怕士人与黄巾合谋,遂解除党锢,王芬得到赦免后被委以重任,出任冀州刺史。

今年,王芬已经快五十岁了,中等身材,国字脸,唇方口正,满身正气。

“你。。。。。!”

郭太顿时气急,他就不信真有不怕死的人!对着帐外大喝道:“来人!把这老狗拉出去剁了!”

如狼似虎的两名黄巾贼从帐外冲了进来,架住王芬就往外拖。

王芬一言不,也不挣扎,满眼不屑地盯着郭太。他打心眼里看不起黄巾贼,哪怕死在黄巾贼手里,一样不妨碍他鄙视黄巾贼,这就是士人的气节。

要我给你诈关西进?还是杀了我吧!

王芬被拖出皮帐,架在河岸边;郭太连忙走了出来,见手下已经拔出刀,准备砍人时,王芬依旧一副要杀便杀的架势。

郭太不由得高看了王芬一眼,暗道:看来这老狗真不怕死!

在黄巾贼手中的刀即将斩下王芬头颅前,郭太拔出佩剑荡开长刀,恶声道:“想死!没那么容易!”

郭太并非莽夫,而且还颇有谋略,杀掉王芬,心里是快活了!可活着的王芬价值更大,既然不愿帮他诈开井陉关,那就先用王芬搞点粮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