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潮唱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创汇大饼(第1页)

秦川上辈子念完大学,在行政单位干过几年,后来下海经商,没少跟官方打交道,清楚里头的规则。

找上头帮忙,难就难在见不着人,秦川鼓动大伙一起来,还带着老头老太太一起,就是怕见不着人。

现在见着人了,就没必要耍心眼子,把核心诉求说清楚就行,至于同不同意,那是上头的事儿,不是大伙能做主的。

他们的核心诉求就是赚钱!

普通的香菇干一斤两块多,一等品三块多,一根菌棒可以收四茬香菇,产量在一斤半左右,能晒出一两半左右的干货,产值在五毛钱左右,在这年头相当暴利了。

大伙都想种香菇,都想赚这个钱,就引了材料问题,木屑、麦麸、石膏、糖和塑料袋,这些都要寄希望于官方。

把诉求说清楚了,秦川还附上一份香菇种植日志,这是从起棚子开始就每日记录的,上学时由父亲帮忙填写的。

陈贺松很惊讶,按照秦川的说法,农户只要种植一千根菌棒,收入就比种地要高,且一年还能种两季。

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秦川带来的样品并没有说服力,还是要去现场看过才行,如果都跟样品一样,那确实值得推广。

上头文件写的很清楚,对外要开放,对内要改革,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如果香菇种植能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陈县官,我这还有一份计划书,您看看有没有可行性。”

秦川的核心诉求也是赚钱,但他追求的大钱,是寄希望于官方大力推广香菇种植,出售菌种赚到第一桶金,如果只是两个村子种植香菇,根本没必要费这么大劲。

从种植香菇开始,秦川就在研究怎么推广,不断地完善内容,使得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行性。

“这小年轻,有点东西啊!”

陈贺松有些惊讶,打一开始,这少年就没有半点儿紧张,要知道就算是镇官在自己面前也是小心翼翼的。

在这少年面前,仿佛自己不是县官,而是邻家大叔。

从少年刚才的陈述,以及种植日志,再到现在的计划书,可见这少年是做主了准备,不是来求助这么简单。

翻开计划书,看了一眼目录页,陈贺松就又惊讶了一把,逻辑很清晰,条理也很清楚,不比官方做的计划书差。

内容也写得很好,尤其是对香菇种植的背景阐述,以及种植香菇的前景分析,全都有理有据,且令人心动。

总结起来就是:市场太大了!

全国近十亿人呢,自古以来就有食用香菇的习惯,把香菇视为蘑菇皇后、素食之王,市场已经十分成熟,根本不需要去培育市场,缺的是香菇而已,有货根本不愁卖。

秦川还在计划书中,对香菇种植推广后,农户收入、财政收入、带动就业等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阐述。

对陈贺松来说,这些就是政绩!

尤其是最后,秦川还提到了“创汇”

,亚洲不少国家也有食用香菇的传统,如果能把香菇卖到国外去,那可就不得了了。

说句令人丧气的,国内现在的外汇储备才八个多亿美刀,穷得叮当响,所有能创汇的项目,那都是重点项目。

秦川深知“创汇”

这两个字的魔力,再往后几年,穷疯了的兔子连东风都能卖,什么事儿都得给“创汇”

让路。

不管香菇最终能不能出口,能不能创汇,秦川都要把“创汇”

写上去,这就等于画了一个大饼。

在看到“创汇”

之后,陈贺松又认真了几分,还拉着秦川讨论了起来,几乎把每一个细节都聊透了。

“这小子厉害啊!”

看到秦川跟县官聊得有来有回的,秦文学就一阵羡慕,自己尚且战战兢兢地,生怕说错了一个字。

果然,还是要读书,有知识的人,县官都要给面子,回头得逼着自家那几个小子读书,敢不好好读书就往死里抽。

“今天就先聊到这吧。”

把最后一个细节聊透了,陈贺松合上计划书,说道:“各位老乡,明天我会亲自带人到你们村去考察,看过实际情况后,咱们再详细讨论材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