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情绪小故事作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三读书笔记(第1页)

学生时代的自己有一本专门用来摘录各种名句的本子。

除了名句,还有自己喜欢的句子,人生格言。

那时候的感觉就是,作者说得真对,写得真好,必须记录下来。

后来读了大学,反而少了记录这个习惯,甚至连看书这个习惯也慢慢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沉迷于现代的电子设备,玩乐。

关于读书,我认为,这是一个听作者讲故事的过程。

虽然作者听不到我们的反馈,但是我们却能听到他的讲述。

有些故事我们爱听,书,我们自然也看得下去,爱看。

有些故事我们不感兴趣,比如如果作者要和我讲高数,那我肯定拿它来催眠。

看书,先要看符合自己的认知的。

当然,也可以看自己没有了解过的领域,将看书,当做一个学习的过程。

而书本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段孤单日子里面的陪伴。以前,我因为阅读而感受到快乐,尽管很多时候我并不要求自己从阅读里面得到什么。

我是个有点急躁的性格,这一点,从我潦草的笔记就能看得出来。

有时候,为了把字写好,我故意一笔一划认真写字,但是写着写着,字迹会再次潦草。

因为自己内向的性格——在台上讲话会紧张,潦草的粉笔字——因此我从没有过当老师的愿望。即使有时候我会觉得羡慕有的同学当了教师之后的安逸,自在。

但是当教师除了福利好,有寒暑假,工资也挺低的,当然,高级教师除外。

而我也有自知之明,没有当高级教师的潜力。

“七岁看老”

也许每个人的人生早已经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因为出身,性格,被无形之中决定了。

但是还是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最初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高考,苦读数十载,为了那一纸通知书。然而这却是寒门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方式。

说来惭愧,以前并没有完全理解读书的意义,直到入了社会,读书的意义才日渐清晰。

不可否认的是,读书先决定了你的学历,而社会对于学历的认可,也是分等级的。985,211出来的还真的就比普通大学出来的更吃香,而名校研究生,博士又更胜一筹。

而对于普普通通本科毕业的学者来说,这又比大专,高中毕业的要强。大专呢,又在其他之上。有人也许要说,大专就是混日子,但是我觉得不必有那么大的偏见,大专也有它的意义,多少人在成人自考的时候,也要考这个大专证呢。

当然了,我是赞成读书有用论的,只是以我亲身经历来讲的。

在这个社会上,当然也有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完成学业,但是经过自己的打拼,在社会上闯出一片天的人呢。对于他们,我是很佩服的,因为他们有头脑,有能力。

但是大部分只能做一些苦力,大部分失去了高学历带给他们的选择性,可能性。

因此,大部分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也造就了小部分的社会悲剧。

但是以前我父亲对我的教育就是在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失望的时候,他说:“又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出书来,没事。”

说不上这种说法是对是错,但是于我而言,我是充满感激的。

是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读书天赋的,有时候,就算努力了,也学不会,这也是一种无奈。

如果家长非要硬逼着子女去学习,那也只能徒增他们的压力。

如果读书实在不行,只能在别的地方寻找出路了。

以前因为自卑,在我爷爷那里我也吐槽过自己的学习成绩。

我爷爷就说:“这个年代饿不死人的,没事的。”

降低期待,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