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页(第1页)
杜九妹不得不再一次接受这样的古代教育,想了想道:“既然要送,我们就光明正大,当着很多人送过去。等到快天黑的时候,乡亲们收工回家,我们就全家都去送鸡汤,让村里人都知道我们孝顺。”
“小九儿真是聪明。”
杜五郎摸摸杜九妹的脑袋,称赞说道。
这一只虽然不便宜,但却可以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名声,以后娶亲和嫁人都能找到不错的人家。
鸡汤在锅里整整炖了一个下午,稍微一碰,骨头和肉就会分开,香味扑鼻。
杨氏撇去上面的一层厚厚的油脂之后,才把鸡汤连同肌肉装进一个瓦罐里。这个瓦罐平日里都是用来送水,口子边上有三个孔,穿上绳子拎着手里,非常省劲儿。上面还有个小盖子,避免灰尘撒进去,还能保温。
吃过晚饭,杨氏跟隔壁的二嫂,二哥一家说了一声,便带着四个孩子去大宅。
此时正是收工回家的时候,一路上众人看向杨氏拎着瓦罐,很是好奇。
孙婆子的地,就在村头,看到杨氏,咧嘴笑着问道:“五郎他娘,你这拎着什么啊?”
杨氏听到孙婆子的问话,苦着脸道:“哎,公公今天病倒了,我熬点鸡汤给送过去,好好补补身体。年纪大了,劳累过度,我们做小辈的不能不放在心上。”
因为离得近,孙婆子闻到了鸡汤的香味,连连称赞道:“真香,一定熬了不少时间,难为你有心了,都是孝顺的孩子,随大山那小子。”
杜九妹倚小卖小,脆声道:“孙奶奶,你说对了,这鸡汤我们熬了一个下午。爷爷吃了鸡汤,补好身体,病就会好了。”
“好,都是好孩子。”
孙婆子称赞说道,“这鸡汤要趁热喝,你们赶紧送过去吧。”
周围的人听到了杨氏和杜婆子的对话,纷纷称赞杨氏,以及杨氏的几个孩子孝顺。大宅的人都那样了,可这几人仍不改初心。
这件事请,在孙婆子的大力散播之下,几乎全村的人都知道了杨氏带着孩子给杜长和送鸡汤。
到了大宅,还没进门呢,就听到院子里欢声笑语。
杨氏带着儿子,女儿站在门外,里面的笑声仿佛和她们没有半点关系,像是被隔绝在外一样。
杨氏的反击
杨氏抓着门上的铁环往门上“哐哐”
砸了几下,心里想着见到人该说什么话。每次来这里,都得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儿,绷紧神经,随时准备战斗。
是的,没错,是战斗。每次来这里,都跟打仗一样。
“来了!”
杜六妹一声应下,小碎步跑过来给开门,“三婶,你怎么来了?”
杨氏温婉笑笑,道:“五郎爷爷病了,我熬了鸡汤送过来,给他老人家补补身体。”
凑着屋里透过来的油灯光,更显得杨氏温柔。
“三婶,赶紧进来。哎呀,五郎,七妹,八郎,小九儿也来了啊。”
杜六妹招呼杨氏一行人进来,尤其是看到杜五郎手里拎着大大瓦罐,笑得更加灿烂。三婶送来的东西,她们总能尝几口。
杜五郎快走两步,看到院子里坐了不少人,围着杜长和。他们一家站在外围,和这些人格格不入。
哎呀,没想到大伯一家,二伯等人都回家了。
杜长和看到杜五郎进来,连忙招招手道:“五郎,快过来!前段时间,闹了误会,现在一家人聚在一起,我们说开了,以后可不能记恨啊。怎么说,我们都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看到这些人,杜五郎就会想起上次两个堂哥打他,欺负他们娘几个的事情。那是爷爷说两句,他就能忘记,甚至放下呢!
杜五郎微微笑笑道:“我爹以前就教我,好好跟哥哥们相处。爷爷,我知道了,只要他们不欺负我,就还是我的堂兄弟的。”
言下之意。若是这些人还欺负他们家,那就不是兄弟。
杜五郎这话一出,场面有点冷。
杜大郎,杜二郎对杜五郎没有半分好感,冷声道:“哎呦,你架子真大,爷爷都拉下老脸说和了。你还不愿意?”
杜五郎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也不想理会这个两个蛮横的堂兄。这次来送鸡汤,表孝心的,笑道:“爷。这是我娘熬了一个下午的鸡汤,拿给来爷爷补补身体,爷爷,您尝尝。”
杜长和知道杜五郎心里有怨。而且看到杨氏带着杜五郎等人来送鸡汤,有点心软了。微微笑道:“好,好孩子。你们吃晚饭了没?”
“吃过了,爷爷。”
杜五郎回答道,“爷。您今天身子好些了没?”
“吃了药,好多了。”
杜长和回答道,“你们日子过得也不容易。以后别熬这些老母鸡汤了。”
杜七妹拎着瓦罐,去了厨房。看到了正在厨房做饭的杜四妹和刘桂花等人。
杜七妹身子一怔,很是紧张。幸好身后跟着杜九妹,连忙提醒道:“姐姐,赶紧给爷爷倒一碗鸡汤吧。”
杜七妹在妹妹的提醒之下,到橱柜里找了大碗,从瓦罐里盛了一大碗鸡汤和鸡肉,端给杜长和。
鸡汤的香味,引得众人纷纷咽口水。家里很长时间没喝鸡汤了,尤其是这么浓的老母鸡汤。
杜长和连汤带肉,整整一大碗,吃的干干净净,出了一身汗,身子也轻了很多。身子虚弱,还得吃好的啊。
原本杜婆子还想刺杨氏几句,不过想着瓦罐里还有其他鸡汤,便赶紧钻进厨房,把剩下的鸡汤全部拎到自己屋里。
“公公,您保重身体,天黑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杨氏觉得她们一家人在这里格格不入,很不自在,表完孝心,也没必要留在这里了,而且人家要吃饭,她们娘几个也不能在边上干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