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1页)
那为的周时誉、宋景年、文黎三人不知为何心念一动,悄然将目光投向沈明恒。或许是顶级谋士的本能,他们的大脑自然而然开始抽丝剥茧地分析起这事的不同寻常来。
起源于太子的一句话。
有没有可能是太子有意提醒?
然而他们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草包太子沈明恒生来锦衣华服,看遍人间富贵,素来不会委屈自己,觉得热了、冷了、不舒服了就要闹,岂非正常得很。
只不过……
纵是有“仁爱”
贤名的三皇子殿下,也没能在第一眼就看到他们的苦难。
即使这是那样的明显。
上位者的目光向来不容易落在卑下之人身上,而沈明恒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周时誉视线低垂,看着沈明恒鲜艳精美的绛红衣角,眼中掠过一道深切的不甘与不平。
他想,总有一天,他得改了这世道。
第2章嚣张跋扈的草包太子(2)
沈明恒懒散地靠在大殿的柱子上,漫不经心地东张西望。
大周皇子十四岁之后便可参与朝政,沈明恒出生即被确立为储君,所享待遇自然特殊。太子十二岁上朝,只不过上朝第一日就指着皇帝骂了个痛快,在那之后就再没上过朝了。
虽说是原主自己不想来,但皇帝也好、丞相也好、旁的大臣也好,无人劝过原主,更无人提醒朝会上少了一个人。
可见原主属实不讨人喜欢。
被推举出来的周时誉跪在正中,大殿辉煌,没能让他的信念动摇;列者显赫,没能让他的决心退却。
“昔6丞一纸赋文名动四海,南公锦囊献计决天下大势,故太祖皇帝定科举策,聚宇内贤良,纳八方英才,以为国之要事。太祖皇帝仁慈,下令科举不限出身、门第,如我等寒门亦可报效朝廷。然,而今取士一百七十三,皆出自世家大族,竟无一人身世不显赫。”
周时誉声音平静,说到后面却忍不住多了几分愤慨,他深深叩:“学生寒窗苦读十年,十年心血,一朝虚无,敢问陛下,草民可是只能空有报国之志乎?”
太祖皇帝建周,圣文神武,励精图治,纵时隔多年,在大周子民心中的声望依旧不低。
科举是国策,科举舞弊本就是重罪,周时誉把太祖皇帝搬出来,更是把这件事情上升到了又一个高度。这下沈绩就是想维护沈明恒都不行,否则就成了枉顾祖宗之法的不肖子孙。
好在沈绩也没有维护沈明恒的想法。
沈绩冷声道:“太子,你可知罪?”
沈明恒是这次科举的主考官,每一个录取的名单都需要经过他的手,造成这样的局面,他绝无法置身事外。
沈明恒仍是一片轻松肆意之态,“孤何罪之有?”
他目光嘲弄地打量这批考生,最后轻飘飘地落在跪着的周时誉身上,嗤笑一声:“技不如人,却还有脸来闹事。”
周时誉霎时涨红了脸,只觉得胸腔中有股难以言说的怒火。
沈明恒这话,不仅质疑他的学识,更是对他人格的侮辱。好似他说服诸考生来此一遭,不顾生死去做这一番陈词,只是为了引起显贵的注意,好让自己飞黄腾达。
闹事?
好一个闹事。
他是来求一个公道,他是为全天下的寒门学子求一个公道,落在这人眼里,原来只是“闹事”
?
周时誉豁然抬头,目光大不敬地死死盯着太子,他握拳,一字一句:“草民既敢状告此榜不公,便无惧与任何人对质。”
他再次下拜:“请陛下宣会元傅良,草民愿当庭与他文斗。”
会试第一称“会元”
,文斗则是读书人之间的比试手段,形式不一而足,常见的便有对诗、赌书、论道、辩理、解疑五种之多,周时誉只说文斗,却没说怎么个比法,显然对自己信心十足。
宋景年与文黎对视一眼,俱看到彼此眼中闪过几分忧色。
他们与周时誉结伴进京赶考,闲来时也曾以文斗做兴,自是清楚好友的本事。他们不觉得周时誉会输,可在这大殿之上,赢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傅良乃户部尚书之子,与士族张家、万家皆有姻亲,更是与丞相章惟德有师生之名。
若输,那便坐实了“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