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五代十国往事在线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南诏(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八月,裘甫被送到京师,于长安东市斩示众。

好事成双,不久之后,朝廷收到捷报:收复被南诏攻陷的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

内忧外患,这是唐懿宗龙椅上的两枚钉刺。现在,朕终于可以坐稳龙椅了。

唐懿宗宣布,改元“咸通”

,大赦天下。

然而讽刺的是,就在全国人民还沉浸在“咸通元年”

的欢乐喜庆气氛中时,朝廷又收到一个煞风景的坏消息:南诏寇安南。

【祸之始——南诏】

南诏,云贵高原一带的王国。在当地语言中,“诏”

的意思就是“王”

。中原地区习惯称之为“蛮”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七擒孟获”

平南蛮,平的就是他们的祖先。

“蜀时为诸葛亮所征,皆臣服之。”

——《旧唐书》

隋末唐初的时候,洱海一带小邦林立,势力最大的是六个诏,其中的一个叫“蒙舍诏”

,其地理位置在最南面,所以又被中原人称作“南诏”

唐王朝采取“以夷制夷”

和“远交近攻”

的策略,在地缘政治方面自然是要无条件支持南诏的。论实力,南诏在六诏之中几乎是垫底的,但因为有了天朝大国的支持,很快就征服了其余五诏,成了地区霸主。这就是唐王朝的一个战略失误了,给自己种下了一颗苦果。

但凡大国干涉地区内政,谋求地缘政治的利益最大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法则就是浑水摸鱼,人为地通过宗教、种族、文化等差异来人为地制造冲突和混乱,从而使地区各方势力对大国产生严重依赖,继而争当大国傀儡,做大国的地区代理人。

时至今日,某霸权主义强国仍然在世界上的诸多热点地区制造矛盾冲突,扰乱地区和平与稳定,然后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自诩世界灯塔。

当南诏成为地区独一无二的霸主之后,不可避免地对大唐产生了离心力,不愿意再俯称臣。

南诏在它存在的一百多年里,曾多次改变国号,如“大蒙”

、“大礼”

、“大封民”

,也在中原有着“鹤拓”

、“龙尾”

、“苴咩”

、“阳剑”

等等的别称。为了方便叙述,本书不分时期地一律称其为“南诏”

。后文见之,莫指摘误、硬伤。

唐王朝兴盛的时候,周边各国、部落都表示臣属,称臣纳贡,上表归附,请求册封,唐王朝俨然万国来朝之盛世景象。而当其衰落之时,又被这群番邦蛮夷蚕食侵扰。

南诏国王也曾表示过“子子孙孙永为唐臣”

。翻看历史,答之呵呵。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王皮逻被唐王朝赐名“归义”

,封越国公。皮逻通过贿赂的方式,使时任剑南节度使王昱奏请朝廷合六诏为一诏,于是皮逻“扫**”

,成为蛮版秦始皇。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