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阿亚战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CHAPTER05(第1页)

CHAPTER05

想了这么多事,杨翻头脑有点乱了,他把车窗调成透明,准备好好看看阿亚国。在沙漠中建城早有先例,一百多年前美国建筑设计师保罗?索莱里便带领团队成功将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片荒漠改造成他的梦想园林。阿亚国用比非盟先进的融沙技术,在荒漠中塑造出许多便于建筑的土质地表,由于人口少,不见外面世界林立的高楼大厦,每幢建筑都经过精心设计,风格各异。有的房子不断地变换着形状和颜色,甚至还可以变成透明,而一整批这样的房子在一起,就像一场盛大的舞会了。街上有悠悠传来的音乐声,空气中飘着芬芳的气息,就像在梦中穿行,杨翻有点遗憾没带一娜过来。

马车慢慢地走在街道上,天上是络绎不绝的飞行器,但也可以看到许多小鸟。杨翻后来才知道,那都是些早已灭绝的鸟类。同时,杨翻确认自己眼睛没出毛病后,确定自己看到了空气中漂游的水母,有的还主动靠近马车。成群结队地,它们在蓝天下漂游,让梦境的感觉更为真切。再走一段距离,杨翻才明白,这里是“海洋村”

。不出他所料,空中游来了一群色彩缤纷的小鱼,他仔细看出这些鱼是利用体内的空气漂浮着的。他伸出手,虽然没有一条鱼理他,但他知道这里的鱼应该不怕人。他抬头望望天空,许多鱼群就在低低

的白云中游荡,就像一丛丛放飞的气球。空气中时常出现成串的气泡,让人恍若置身海洋了。杨翻流连忘返。

杨翻到达的时候共同国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建成,但用眼光深入了解后才深刻体会到阿亚是何等崇尚简洁和随意。这里其实是一个个“村庄”

的集合。所谓“国家”

只是挂名避免人类误会罢了。国中所有地区单位只有“村”

,所谓“村”

其实就是一大群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建了许多房子。取名则贯彻“顾名思义”

的原则,如数学村,相对论村,画画村。还有来客村:通过审核的人类必须在这里居住一年后,才能被允许接触阿亚。杨翻出发地比较特殊,叫无名村,这里聚集了许多怪人,有人研究创建阿亚语言文字的(阿亚人日常用语仍以出身国家为主);有的研究把沙子转化为食物;有的研究《周易》与弦论的关系等等,难以归结。至于阿亚代表会议举办地,自然名为“首都村”

(曾有人名为“第一村”

,但有了“第一”

,势必生出“第二”

,徒伤脑筋,便被否决)。各村分明各为天地,游走一遭胜过读书百卷。这里不但是童话王国,还是“大同社会”

:没有货币,物资基本公有,人们可随意各取所需。天才们也非酒囊饭袋,多以学术渠道获得一定收入。联合国曾欲以取消阿亚在人类社会所有正当权益

威胁阿亚放弃建国,但因民意如火,而且科学文化领域本就排斥政治涉足,因而“阿亚创造”

依旧在人类社会畅行无阻。

阿亚国环境清雅别致,每天都能看到纯粹的蓝天,终身居住想必问题不大,虽然杨翻并不必如此。

马车在代表人府邸停下。代表人拥有自己独有的房子,这个待遇是吸引公民来充当代表人,实践证明这个措施十分有效:府邸建成至今二十多年,从未换过主人。

主人便是杨翻记事以来从未更换过的那位代表人:穿西装,没结领带(阿亚认为领带完全无用,从不佩带),欧洲面孔,略带胡茬,天蓝色眼睛,披肩浅色头发,永远是神秘的微笑……一时忘了他的名字,自他上台,与以往不同,时时有有关各国的政治黑幕曝光,他标志性的戏谑滑稽的语调却常常引发某国或世界性的政府政治窘境。阿亚似为反叛人类而生,从不懈于与人类唱反调。他们热衷于把人类吹捧的虚伪、繁琐和傲慢无知批驳地无地自容,将被人类供上神坛的假丑恶砸个七零八落。各国政治家每次看到那个“像个痞子的矮子在那里胡说八道”

便暴跳如雷,但国家行为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谨小慎微,似乎上帝真的时时刻刻在头顶盯着自己。他们纳闷的是,无论如何加密,为非作歹的秘密文件似乎都会自动拷贝一份到阿亚手中。这便是他小时候那

个外交官的孩子不满阿亚的原因。普通人则忙不迭拍手称快。

想想,曾曾祖父还真伟大,可惜已看不到这一切。这么想着,杨翻已经来到代表人府邸。

从远处看到它时杨翻已有点意外,知道马车停下时他才确定自己没搞错:面前堂堂正正的,是一座中国传统大宅,只是门上没有匾额。在沙漠中看到这玩意儿让杨翻思维有点紊乱。他暗想:打开门里面不会是江南小镇吧?这时大门徐徐打开,视频中经常见面的那位代表人跨门而出,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像一阵欧洲西岸的湿润海风吹来般向杨翻走来。他熟悉的脸倏忽唤起杨翻的记忆:诺陈。

幸好及时忆起他的名字,否则待会儿便尴尬了。杨翻及时回报微笑。诺陈穿着T恤,年纪40上下,身高不高,笑容很真诚,时刻给人一种随和之感——其实每一个阿亚都会给人一种真诚的随和之感,阿亚的脸庞也永远是朴素而优美的(阿亚女性也从不化妆)。他天蓝色的眼睛像明月下的一汪清泉,似乎藏匿着风霜和故事。他微笑着走了过来,和杨翻握了个手,开口是低沉而流利的中文:“您终于来了,杨先生。”

这就是阿亚国,简单,温和,随意,甚至懒散,人类拜访阿亚国,本是一件该载入史册的大事情,但阿亚人热情邀请杨翻前来,没有大张旗鼓的欢迎仪式,没有任何媒体记者的

追踪(也因为阿亚没有记者这个行业),甚至代表人没有亲自去接送而依旧在忙着手头的工作,就像接待一个老熟人般自然。杨翻也不觉冷清,他甚至没想到这个词,当然也没想到“自然”

“您好,诺陈先生。”

第一次接触超人生物阿亚,虽然他们的外表和人类几乎一样,杨翻内心还是有些许激动。在受到阿亚国的邀请时杨翻着实感到意外。的确需要意外,这是阿亚第一次向人类发出入境邀请。杨翻下意识以为是自己身份特殊,但据诺陈说,只是邀请他去雕刻一尊杨朱子(阿亚称杨老)的雕像。杨翻是超信息时代屈指可数的坚持手工雕刻的雕塑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他为了证明机器无法替代手工进行精雕细琢,发明出多个机器无法模仿的雕刻技法,名振一方;又因是杨朱子后裔,更惹人关注。妻子一娜是美国工科硕士,岳父约克为诺奖生物学家,阿亚支持者。杨翻自小沉默寡言,木讷腼腆,只是沉迷于雕刻,房间里石头树根满地。成名后也很少出门。阿亚发来入境邀请时,他和一娜正在美国娘家。他在意外之余是担忧,虽然诺陈说这是私人邀请,只需打扰一个月,但毕竟对阿亚国印象模糊,感觉就像大航海时代去一个人迹罕至的孤岛。一娜生性活泼自由,虽然有所担心,但她曾在大学结识一个阿亚朋友,内心对阿亚

有十足的好感;而且杨翻一去,她便有借口在美国娘家继续住下去。因此一边玩着电脑游戏,一边安慰徘徊不定的杨翻说:“你傻啊!你看,他们不还是你的祖宗创造的?每一秒都有一堆人挤破头要进去呢!这回一去,动不动就变成了历史人物,要是我早就坐火箭跑去了,还想什么呀?”

杨翻尝试从更深意义去探讨这件事的意义,仍吃不透主意,于是一等老约克有空便和他坐谈,想听听这位睿智老人的想法。没想到他也是极力赞成。

“好机会,杨翻。”

约克饶有兴致地说。

“什么好机会?”

“你的身份特殊,可以做人类和阿亚的使者。”

“我……没想那么深远。”

“人类和阿亚,现在矛盾很深,不是吗?”

“嗯……”

杨翻经约克一席话,内心也开始盘算。

“记住,杨翻,阿亚叫你合作,你都尽管答应就好。他们的想法都很好”

约克忽然郑重地说。

杨翻举棋不定,除了在艺术上,其它地方他的主见都不是很强,自己的身份特殊地让他不得不忐忑。

“还有,杨翻。”

约克最后一句话又让还沉湎在思索中的杨翻抬起头来。“能不能保持和家里的通讯,我们……”

老约克没有说完,但杨翻大概猜出八九分:他想借此打开通往阿亚的窗口,毕竟这位老人一辈子都在支持阿亚。

约克博学广闻,思想深邃,一直被杨翻尊为老师。在和

约克聊过天后,沉吟了半天,便应承下来。他打点了一套手工家伙,在出发的那天下午告别家人,悄悄出国,跨越大西洋,深入从未去过的撒哈拉沙漠,来到世人可望不可即的世外洞天。飞机旅途也提供足够时间供他天马行空地思索起来。杨翻的表达能力是对内的,从小许多人可以看到他独坐着长久地发呆,却不知他的脑子在翻滚着许多想法和对话——与自己对话。此时他左思右想着,又点开飞机上的信息窗口把关于阿亚的资料一页页翻阅,对阿亚国的兴致不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