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第1页)
当她第一次在匈牙利见到现实生活中的他们时,脑海中立刻想到了无数在国内时看到的那些印象深刻的吉普赛人形象:
卡门、爱斯美拉达、叶塞尼亚……当时的她天真的以为这些吉普赛人似乎个个都很浪漫,热情,敢爱敢恨,就象文艺作品里一样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到后来,她才知道,事情并不象她想象的这样。他们的生存境遇远比文艺作品里要艰难上百倍。
在欧洲国家里,吉普赛人的名字等于“扒手”
,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所有警察局列为“惯偷和易于犯罪”
的头等关注对象。甚至在早年,匈牙利当局都不愿意承认吉普赛人是境内的合法少数民族。他们就一直是被人们所鄙夷的低等民族,永远的游移于主流社会之外。也正因受到歧视、排挤,吉普赛人又都普遍自卑,在他们粗旷豪放的天性中,又混杂着忧郁、苦涩和对社会的敌意。
“他们凭什么要被其他民族歧视,凭什么要被人骂成是‘低等人种’,凭什么一定要他们去接受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带着宽大的心去接受他们?上帝不是都说众生平等,难道他们就该受这样的苦吗?”
卢·海德轻哼了一声,低嘲道。
吴丹听完卢·海德的话,微微一笑,勾住他的手臂,拉着他往前走,慢悠悠的说道:
“其实也不能说我们的要求有什么过分,你想,他们千百年来,一直居无定所,云游四方,行踪飘忽,没有家,没有土地,没有属于自己的地域标志,更没有作为‘国’的概念,他们不桑不稼、不猎不牧、非工非商,完全是寄生在别人的身上。
他们喜欢浪迹天涯,大篷车就是他们的流动家园。这情况就象是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格格不入的人,不知道生产劳动,只知道赖在别人家里占用资源,到最后,拍拍屁股走人,换成是谁,谁都不会喜欢他们。
我们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无数的变故,战争、瘟疫、朝代更替,疆界变化,工业文明取代了农业文明,现在又是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这样快的社会变化却永远无法影响到他们,他们从来都是在流浪,那样原始而古老的生活方式,就算不介入别人的世界,可也从来不曾融入任何时代,任何社会。
他们总是不停的生孩子,却不送他们去受教育,就算他们的确有唱歌和跳舞的天赋,那又能怎样,自然永远会处在社会最底层,如此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以行乞和偷窃为生存手段,怎么能适应这个社会,又怎么能让我们去适应他们!
海德,你不要因为停职检查的事情把你闹得如此看不开,何必如此钻牛角尖?你在这里这么多年,应该比我更了解匈牙利,更了解西方社会的心态。更何况,吉普赛人的情况和我们中国人完全是不一样的。
他们之所以受歧视和排挤,完全是因为他们这个民族太过弱小,没有与西方世界抗衡的能力,没有值得尊敬的文化,而我们华人被歧视和受排挤,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外,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西方世界怕被我们华人所影响,所渗透,他们怕一个逐渐强大起来的华人群体侵蚀了他们所保有的那些被他们称为‘文明’的社会和意识流,所以他们不顾一切的要排挤我们,打压我们。说到底,他们是忌惮我们!你好好想想,是不是这样?”
卢·海德听着听着,逐渐放慢了脚步,最终他在街角处站定,皱着眉头看向吴丹,上下打量着她,用带着浓浓的质疑口气说道:
“你的口才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了?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把我说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那个胆小又总说不清话的姑娘到哪里去了?”
“嘻嘻,人总是在变的嘛!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你忘了我是学什么专业的,旅游管理啊!现在我在久劳的酒店里工作,天天都要和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打交道,要面对很多五花八门的问题,还有一些不太讲道理的客人,如果我没有一副好口才,怎么能应付他们呢?总要把他们劝服吧!不然,我这个客服部助理经理可怎么干下去呢?”
吴丹听他这么一说,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话,总算是起到了一些效果,于是颇为得意的笑着说道,却不料引得卢·海德大大皱起眉头道:
“等等,你刚才的意思,我和你们酒店里那些胡搅蛮缠的客人是一样的?”
“哎呀,又来了,你这发散型思维也太强大了,什么跟什么呀,不说这个了,看来还是要你们局长快点复你的职才行,不然,你这毛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到时我还不被你冤枉死呀!走啦,走啦,你到底要带我去哪里呀!”
吴丹用力的拽着还在一个劲钻牛角尖的卢·海德朝前走去,卢·海德见她避重就轻,不由得轻哼了一声,一把拖过她的手臂,将她夹在自己腋下,狠狠的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才算解气:
“臭丫头,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笔帐以后再和你算!”
说罢,拉着她又走了几条街,走过安德拉什大街,来到与这条等同于巴黎的“香榭丽舍”
大街相交的日林斯基大街的公车站,坐上了驶向位于第三区老布达的游览观光车。
“咦?我们要去布达吗?这车是去三区的啊!……我们到底要去哪?”
观光车晃晃悠悠地驶出车站后,吴丹终于忍不住好奇的问了一句。
“等下你就知道了。”
卢·海德并不直接回答她,双眼直视前方,声音平平的回答道。
“故做神秘,早说晚说不都一样要说的嘛!”
吴丹暗自咕哝着,也不再继续追问,转头望向窗外的风景。观光车驶出不久,便载着乘客们驶上了著名的“链子桥”
,吴丹坐在观光车的顶层,没有顶棚的观光车,让她能从桥上将多瑙河两岸的风光一览无余。
静静流淌了千年的多瑙河虽然没有黄河与长江的磅礴气势,但它却显得秀美旖旎,风姿独具,在阳光照射下,闪着银色的波光,向着大海流去。一首世人皆知的《蓝色多瑙河》让它从此名垂千古,而横跨在它身上的“塞切尼”
链子桥更是豪华庄重,将西岸繁华的佩斯和东岸古老而沧桑的布达连接在了一起。
车子驶过“链子桥”
后,充满古代浓厚历史气息的布达便出现在他们眼前。依山而建的布达背山面河,俯视着西岸的佩斯,地形奇佳,虽然与现代化的佩斯相比,看起来的确古旧,但那些散发着历史韵味的建筑格局,却也是佩斯无法比拟的。
面对这些历史遗迹,尽管吴丹以前也曾经多次参观过,但每次看却总有不同的感觉,因此,当他们在最热闹的圣三广场下车后,她还是有些意犹未尽。卢·海德却对眼前这些最令游人驻足的地方视若无睹,他拉着吴丹的手,避开那些游人众多的大道和旅游点,径直钻入了不起眼的僻静小道,七拐八拐的转了好几个弯后,又往山上走了一段,街道四周变的安静极了,鲜少看见那些背着相机和背包的游客,除了偶尔走过的几个行人,整条街上几乎没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