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宋之风流才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章 师说论(第2页)

比如说一家茶壶铺子,一个人把祖辈传下的制壶工艺的每个流程、每个细节都认真地学会,每天能卖出很多茶壶,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最后收徒教子,铺子顺利地经营下去,这就能叫传承吗?

不!这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传”

,更不要说在这传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遗忘、变样与走形。就像江湖传说中的武林门派,每传一代都会忘记一两招,几百年之后,天下无敌的惊世武功也能变成不堪一用的花拳绣腿。

所以,要想实现传承的“承”

,先必须要具有思考的意识,要去思考出事情的真实意义;其次要有探究的能力,探究努力的根本目的;最后要有创新的手段,创新实现最终的核心价值。只有具备这三点的人,才能成为相应领域里的圣贤与智者,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秦刚相信,已经有了反思意识的乔襄文应该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传承者,只是原本历史中的他,十分遗憾地缺少了一点点的运气与外来的助力。

而这点,现在就由他来帮助补上吧。

“昌黎先生在《师说》一文的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敢问乔兄,这‘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可有高下之分?”

“当然有了,为师者当以传道为上,受业次之,解惑则更次之。”

乔襄文立刻答道。

“是么?”

秦刚摇头质疑道“所谓大道至简,高深之理,一言即可蔽之,所以这传道未必就会为上等。而再看圣人,亦尝有惑,‘犹且从师而问’以解其惑。所以,解惑者也未必为次等。以小弟之愚见,这传其道、受其业、解其惑,乃是为师者的三大终身责任,无上下高低之分,也不宜偏废其一。”

乔襄文初听颇觉有理,但想了一下又提出疑问“这天下读书人所追求的大道,也可以用‘至简’一语囊括得了吗?”

秦刚笑笑道“当然,乔兄应该听过‘关学四句’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关学四句的这四句话的确是精炼概括了读书人的大道目标,同样也用语简炼,闻之即懂,乔襄文自然是知道的,他的脸上不禁露出有点被说服的神色。

秦刚继续说道“正所谓知易行难。传道者只须讲明这关学四句,开蒙之生便能听懂。背诵记住这四句,旦夕片刻就能完成。但要做到其中任意一句,却又将是受业、解惑的责任了。”

“此话怎讲?”

“且说‘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吧,乔兄以为,何以为之‘万世之太平’?”

乔襄文略一思索,说道“上有贤臣辅明君,下有百业安黎民,外服夷狄俱朝拜,内平灾祸与与匪情。”

秦刚点头道“乔兄总结得甚是有理。辅佐明君需经国之才,安定黎民要济世之能,再有对外之军事武功,对内之政事所能。可见这‘万世太平’之大道,莫不出乎政清治明,富民强兵,丰衣足食,海晏河清,此言当否?”

“小友之言甚是!”

“那这治国之任,便如管仲之术、孔明之学,当受业乎?”

“当受业。”

“而那安民之责,当属田产丰歉、百工生产,当解惑乎?”

“当……解惑。”

秦刚道“所以,无论是传道、受业及解惑,都须各方人才来实施践行,而培养培育人才的责任,便就落在了师者的身上。这也可回答乔兄方才所问‘书院的目的何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