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门当户对(第1页)
马看中这台徕卡相机有仅7、8成新,报价却高达21o元。
在这个5元钱勉强够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的年代,算是天价了。
马想起这是一家私人商铺,可以讨价还价。再过些年面对供销社的八大员,就只能规规矩矩了,否则得学习墙上的标语《不得无故打骂顾客》。
因为马还要买2o个伊尔福135黑白胶卷,掌柜十分精明地将相机价格降到了198元,道:
“您以后买胶卷可要到小店来呀。”
这胶卷就贵了,居然要5。5元,国产胶卷公元牌,还有3年才开始生产,现在只能依赖进口。
胶卷是消耗品,掌柜这是放长线、钓大鱼。
马见无法再降价,也没多话,爽快地从包里拿出来了一叠钞票。
掌柜有些吃惊,哪里来的小孩,如此大手大脚。不过,见马身穿军便装,以为是什么二代,心里也就释然了。
交完钱,在掌柜的指导下,马很快上手学会了操作。
当手里拿着冰凉的金属疙瘩,好似被这精密机械传导,马的理智顿时恢复,压制住了下之前对古城的热爱,和要记录这一切的冲动。
前世相机或者说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早已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而现在身处新华国刚成立2年多的时代,倭寇、敌特、土匪残余等破坏分子还甚为猖獗。
在还没拥有四九城正式身份前,若大摇大摆的拿着一台看起来就知道十分昂贵的相机,四处游荡,很容易引起具有高度警惕性的群众们的误会,甚至被检举揭。
想到这里,马赶紧请掌柜,给自己开具了相机、胶卷的交易单据,以证明自己器材的来源。
他没有像大多数记者那样,将相机挂在脖子上,而是将其全部放在背囊里(海岛洞天里),藏了起来。
至少,在他没落实身份前,不能轻易拿出来使用。
因为如此,马暂时歇了四处观光,拍照的想法,还是先去落实住所、落户身份吧。
出商店门,见刚才坐的那辆三轮车还在街边候客,心想用熟不用生,走了过去,招呼道:
“师傅您还在呀,能再载我一趟吗?”
“那没问题,我不就干这个的吗。小同志客气了,去哪儿呢?”
“我想游览一下四合院,再看情况租间房屋住下,所以请帮忙带我去环境稍微好点的地方。”
马胆子也大,根本不怕这个三轮师傅是否起歹心,把他拉到一个无人院子做点什么坏事。甚至,他心里还有些期待,在海岛洞天里习武这么些年,没有和人交过手,心里总想找人练练。
“您找对人了,四九城的四合院很多,但哪些地方比较好,我可熟悉了。得嘞,坐稳了,走起!”
三轮车往北,就进入到天安门广场范围。不过,今年开始全面地修缮天安门城楼,这是自清康熙二十九年、近26o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所以马见到的城楼搭满了脚手架,稍微有些遗憾。
到了长安街,三轮车往东拐弯,驶经东单,这才往北,绕过了皇城,来到景山东北角。
这里距离前门、王府井、东单不远,但环境却十分安静,是四合院民居集中区域。
一路上,马提出的四合院这个话题,三轮车师傅再次开启了狂侃模式:
“要说这四合院呀,讲究可就太多了。”
“哦,您讲讲?”
马捧哏到。
“先说院子的大小吧。四合院从一进到三、四进的复合四合院,规模相差可太大了。简单讲,就是官品越高,四合院的房间越多。这些规矩,不能乱套。早些时候,僭越可是要杀头的。”
“的确如此,建筑本就有规制。”
马附和到。他学历史专业,自然对这些基本常识有所了解。
“一品官给的标准,是住房2o间,至少都是三进以上的大四合院官邸,也被我们老百姓俗称为做‘大宅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