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页(第1页)
在伯克利短短几日时光,大脑自作主张地将过往匆匆回味了一遍。回程飞机上姜莱倚着窗看一团团云雾,心底冒出一丝难以消解的疲惫。
接机口处的kevin正夸张地挥舞着长臂,金碧眼的他混迹于人群之中脸上堆满灿烂的笑,看起来颇为养眼。他小跑到姜莱身边,轻松将她整个人抱起。
姜莱惊呼一声,半捂着脸笑,“快放我下来。”
kevin迫不及待地亲吻她额头和面颊,“missyoubaby。”
“Imissyoutoo”
,姜莱也娇滴滴回了句英语。
还好他说的是英文,不是中文的“想你”
。相同的话用不同语言表达出来,起到的效果大相径庭。
姜莱之前专门研究过语义语境以及母语思维对词句理解的差异性。对她来说,很多肉麻的话用英文说出来轻轻松松,如果换成中文则是另一番郑重的情愫表达,需要更多的真心和勇气。比如当下,她可以轻而易举用英文说想你,却不能认认真真将“我也想你”
用中文说出口,很微妙。
kevin一手牵着她,一手接过行李箱。蹩脚的中文因为激动兴奋变得更加磕巴,逗得姜莱笑不拢嘴。刚开始的感情不用希冀有多浓烈,也许她还可以再试试。
不由得联想到前两日鬼使神差删掉的那条“官宣”
微博,心中的负罪感骤起。她左思右想后又了条的:“在北加吃了三天食堂,烤肉串串火锅我来啦(流口水)”
,配图是行驶在路上的照片,几乎一眼就能判断她坐的是副驾驶位。
聪明的网友从来不会让她失望,“生姜回来了!是男朋友接机么?”
“嗯呐。”
kevin不玩微博,自然不会知道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举动缓解了负罪感,也消弭了面对kevin时的莫名心虚。她不自知地叹了口气,自嘲自己真是够无聊的。
等回到独居的一室小公寓,拧开门的时刻,灰尘里都飘着让人心安的归属感。姜莱没让kevin送上楼,奔波一下午,出差刚结束的空落落以及下一个出差在即的烦闷接踵而来,现下她只想窝在懒人沙一动不动放空呆。
微信提示音接二连三响起,她漫不经心地瞥一眼,kevin的名字下赫然跟着梁知予,心尖跟着一颤。
kevin:莱,明天周四你忙不忙?我们可以全天约会吗?一起徒步?
姜莱翻了翻日历又在大脑中过了一遍论文进度,言简意赅回了个“行”
。点完送,眼神迫不及待挪到下方。
梁知予:姜莱你好,还在伯克利么?可能有事想找你帮忙。
姜莱:我下午刚回洛杉矶了。不过下周还会去,有什么事么?
对话框显示“正在输入”
已经长达几十秒之久,姜莱等的几乎要失去耐性。
“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下个月参加一个活动需要穿母校的文化衫。想托你帮我买一件。”
“哦,好的。”